崇祯三年十二月,北京紫禁城内,崇祯皇帝正坐在龙椅上,眉头紧锁,手里捏着一份奏疏,脸色比锅底还黑。
“这……这钱都花哪儿去了?!”他咬牙切齿,手指头都快把奏疏戳出个洞来。
原来,户部尚书毕自严又双叒叕上疏哭穷了,理由很充分——钱不够花!兵部尚书梁廷栋也跟着凑热闹,说百姓穷得叮当响,不是因为辽饷太重,而是因为官吏太贪!
崇祯一听,龙颜大悦:“爱卿说得对!贪官该杀!”
梁廷栋趁机补刀:“陛下圣明!若能肃清贪腐,再加税,百姓也能忍!”
崇祯一想,有道理啊!于是大手一挥:“准了!户部,给朕加税!”
毕自严早就在旁边搓着手,一脸期待:“陛下,臣建议,在原来每亩加征九厘辽饷的基础上,再……再加三厘!”
崇祯内心暗骂一句:“朕怎么觉得这帮人比贪官还狠?……”但国库太空,总不能让皇帝自己掏钱吧?于是,崇祯咬咬牙:“准奏!”
于是,全国百姓喜迎田赋再加三厘,共计增收白银一百六十五万两,加上之前的,总共六百八十多万两!
消息一出,百姓们纷纷点赞:“好家伙,这届皇帝和官员真是‘为民着想’啊!”
短期效果:国库确实充盈了,崇祯终于能发得起军饷了!长期效果:百姓更穷了,明朝更快凉了!
崇祯皇帝看着户部送来的“增收捷报”,满意地点了点头,心里默默想着:“朕这波操作,是不是比万历还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