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4章 乾德元年,正月大祭(一)

李朝的弱,追根溯源竟与明太祖有关——

当年一味向朝鲜灌输儒家文化,搞得他们重文轻武到了极致。

连大明这样的强势皇朝,都被这风气祸祸得险些亡国,何况小小的朝鲜?

想当年朝鲜也强势过近千年,唐朝攻破它费了九牛二虎之力;

朝鲜之前虽被中原压制,骨子里还有血性,可被儒家文化浸淫二百年后,竟成了谁都能捏一把的软柿子;

倭国几次入侵、满清攻入王都,如今更是改朝换代,成了大金的统治。

反观倭国,早年遣唐使学了大唐的先进文化与军事,后来做宋朝殖民地时,又学会了火器制造,连元朝两次用兵都没能拿下。

明朝虽也向他们灌输儒家文化,可只有皇室在学,各地幕府依旧牢牢握着统治权。

最亏的要数“遣明使”,学回去一堆糟粕,反倒让皇室军力越来越弱;

供奉皇室的武士大批失业,只能去海上讨生活——

若不是大明海商需要他们当打手,这群人怕是早饿死了。

说起来,戚继光抗击的倭寇,大多是假倭,其实是海商组织的海盗队伍。

真倭那时已在幕府里有了地位,骄傲的武士哪肯为了一口吃的做寇贼?

大明朝堂对此心知肚明,却没人愿揭盖子——

毕竟南方豪商每年孝敬的银子,能填满不少人的腰包。

这也是为什么戚继光平倭功劳那么大,却始终没能获封爵位。

万历皇帝心里跟明镜似的,有时甚至需要倭寇劫掠来洗白财富、排除异己。

后世史书说“大明实亡于万历”,能得到诸多认可,并非没有道理。

多尔衮听着,手指在地图上的倭岛敲了敲:

“不管他们内里多乱,咱们只管按计划打。

让李朝的人冲在前头,咱们的骑兵跟在后头,拿下倭岛不难。”

众人纷纷点头,仿佛已看到胜利的景象,暂时忘了对大明的忌惮,眼里只剩对开疆拓土的憧憬。

崇祯十八年的正月初一,乾清宫的鎏金铜炉里燃着上好的檀香,烟气顺着盘龙藻井袅袅而上,却驱不散殿内凝滞的空气。

朱有建坐在那把铺着明黄色织金缎的龙椅上,玄色十二章纹的朝服衬得他脸色很是苍白——

这是他自皇庄西苑被“请”回紫禁城的第三日,也是新年以来的首个大朝会。

丹陛之下,文武百官的朝靴踩在金砖上悄无声息,唯有礼部尚书手持象牙笏板的指节微微泛白。

按照规制,皇帝本该在前日沐浴斋戒,可他居然说不适应用木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