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2章 西北形势,屯驻军户(一)

王德化早带着番子在羁押营的院子里候着,一幅生人勿近的严肃表情。

审讯从午后一直持续到入夜,堂屋里的烛火燃得噼啪响,映得墙上的影子忽明忽暗。

俘虏们磕磕绊绊地说着话,断断续续蹦出“罗斯帝国”“冰原骑兵”的字眼,有人还伸手比划着,形容那些战马如何在齐腰深的雪地里奔袭,马蹄子上裹着的毡子能防打滑。

可王德化和手下番子听得面面相觑,脑子里对这个“强大的罗斯帝国”毫无印象——

翻遍了兵部存档的卷宗,连边地探子的报信里,都没半点关于这个势力的记载。

不敢怠慢,王德化连夜把供词整理成册,连俘虏比划的战马模样都画了简图,次日天刚亮,就揣着册子匆匆递到了乾德皇帝面前。

朱有建正好在洗漱,挥手让他念出来,听王德化将哥萨克人的供词念出来,洁面时眉头微蹙,沉思了许久。

他翻遍前世的记忆,也没找到“哥萨克骑兵”在这个时代活跃的痕迹,更分不清“罗斯帝国”和后世的“俄罗斯”是不是一回事——

难不成是翻译的差别?

直到王德化说到“通古斯被他们叫伯利亚汗国”,朱有建才猛地丢下毛巾——这倒是让他有了些头绪。

这么说来,后世的“尼布楚战役”,其实早在百年前就有了征兆?

那片冰原恐怕早就落入了俄罗斯人的手里,当年的尼布楚之战,不过是他们继续往南侵犯,才跟康麻子引发的冲突罢了。

朱有建唤来汤若望,认为他出生于普鲁士,东欧的事情应该清楚些。

汤若望躬身站在一旁,指尖还捏着半张手绘的欧洲地图——

纸边被他攥得发皱,上面用墨笔勾着歪歪扭扭的国界线,语气带着几分不确定:

“臣生在普鲁士,长在教廷,对东方的斯拉夫部族知之甚少。

只听去过东欧的传教士提过,那边有个莫斯科公国,势力寻常得很,大抵和北欧的丹麦差不多;

也就在自己的地盘里算个头领,神圣罗马帝国都没把它放在教选区里。

想来没有什么影响力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