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兵发徐州,新炮试射(四)

可谁能料到,当他荣耀加身,以总兵之尊凯旋,满心欢喜地荣归故里之时,等待他的却并非鲜花与掌声,而是无端的诟病。

那些平日里手捧圣贤书、满口仁义道德的读书人,竟污蔑他为匪军。

这突如其来的污蔑,让他满心委屈,犹如被一盆冷水从头浇到脚,困惑不已地站在原地:

打赢了仗,本应是英雄凯旋,可那些人却鸡蛋里挑骨头,说他居功自傲,目无尊长,仿佛他的赫赫战功都成了罪过;

打输了,战场上局势瞬息万变,可他们全然不顾,只一味地骂他贪生怕死,有负皇恩,将他贬得一文不值;

哪怕是出于战略考量的撤退,明明是为了保存实力、伺机再战,却也被指摘拥兵自重,好像他做什么都是错的,怎么做都难以讨得那些读书人的欢心,仿佛陷入了一个无解的困境。

与之相较,左良玉的情形却大不一样。

面对张献忠以及其他各路起义军,左良玉的行径简直令人发指。

他时常明目张胆地纵兵劫掠,所到之处,百姓苦不堪言,财物被洗劫一空,村庄化为废墟,明摆着是养寇自重,恶劣至极。

可令人匪夷所思的是,读书人对他却颇多期待,贬斥之声反倒寥寥无几。

每次听闻关于左良玉的议论,刘泽清心中便如针扎一般,这一点,始终如同一根刺,深深扎在他的心口,让他怎么也想不通。

他暗自思忖,若自己真存了养寇自重的心,当初根本就不会奔赴莱州府,那地方穷山恶水,要啥没啥,去那儿能图个啥呢?

说到底,这世间的是是非非、恩恩怨怨,纷繁复杂,又岂是他一介武夫所能轻易参透的。

他常常在夜深人静之时,望着夜空长叹,心中满是无奈与迷茫,仿佛置身于茫茫大雾之中,找不到前行的方向。

在朱有建深邃的眼眸之中,刘泽清究竟是否忠心耿耿,仿若只是一片无关紧要的浮云,他全然不放在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