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提出,黄州猪肉质偏肥,需更注重火候逼出油脂,且当地调料有限,多用酱、酒、糖(饴糖)、姜、葱而已。他建议尝试减少酱油用量,更多依赖糖色和酒香,并加入少许他记忆中的某种山野干菇(姜小勺用积分兑换了类似的香菇替代)提鲜,追求一种更质朴、更突出肉本味的香醇。
姜小勺依言调整,在炒糖色时更加小心,控制火候使其红亮而不焦苦,黄酒选用更醇厚的加饭酒,加入泡发的香菇一同焖炖。慢火细煨间,一股与昨日略有不同、更显醇厚原始的肉香渐渐弥漫开来。
与此同时,网络上也开始悄然发生变化。林薇以其媒体人的身份和影响力,联合几个知名的美食博主,发布了客观公正的时味居探店视频和图文,重点展示了其真实的用餐环境、清晰的制作过程以及食客们(主要是真实顾客)的良好评价。这些内容与那篇捕风捉影的黑文形成了鲜明对比。
更重要的是,之前那些被姜小勺用【差意调和】安抚过的顾客,其中不少人在社交媒体上自发地为时味居说话:
“昨天排了很久队,但老板态度很好,红烧肉是真的绝!等待值得!”
“店里氛围很舒服,不知道为啥,等着等着就不焦躁了。”
“那个黑文太离谱了,卫生我看挺干净的,后院?不就是个普通天井吗?拍照还挺有感觉。”
真实用户的好评开始占据上风,那篇黑文的热度迅速下降,平台也因其部分不实内容对其进行了限流处理。舆论的风向,在短短半天内,竟然奇迹般地开始反转。
当傍晚时分,姜小勺和苏轼合作的【苏氏红烧肉·改良版】出锅时,不仅色泽红亮诱人,香气更是醇厚中带着一丝菌菇特有的山林气息,令人食指大动。
小主,
恰好这时,林薇为了确认情况,亲自来到了店里。一进门,就被这独特的肉香吸引了。
“咦?今天这红烧肉……好像和之前闻到的有点不一样?”她好奇地问。
姜小勺笑着盛了一小碗给她:“林记者来得正好,尝尝看,这是我和苏……一位美食顾问一起研究的新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