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梦溪笔谈与能量新解

白居易带来的悲悯与感怀,如同细雨浸润,让时味居的秩序场域多了一份深沉的人文厚度。那块暗红碎片在这股温和而持久的力量安抚下,愈发显得安静,甚至偶尔会流露出一丝类似“困惑”的微弱波动,不再是最初纯粹的暴戾。

姜小勺没有放松警惕,他深知这只是表象,混沌的核心并未改变。他继续利用【主动意念场域】,结合新获得的【悲悯】之意,尝试更细致地梳理碎片内部混乱的能量结构,如同一位耐心的医者,试图理清一团乱麻。

几日后的一个下午,阳光透过窗棂,在后院投下斑驳的光影。姜小勺正在尝试将【贾思勰手书残卷】的【生机】意念与【白居易手书《琵琶行》】的【悲悯】意念结合,看能否对碎片产生更柔和的“润化”效果。苏轼则在旁边翻阅着一本姜小勺找来的简体字版宋词选集,看得津津有味,不时发出“后世竟有如此多佳作”的感慨。

就在这时,铁锅再次传来时空波动。这次的波动,带着一种严谨、博识、充满探究精神的理性气息,仿佛一位皓首穷经、致力于记录与辨析万事万物的学者。

光涡中,一位身着北宋士人常服,面容清雅,目光睿智而专注,腰间挂着算袋和各类小工具(如小罗盘、放大镜等)的中年人,手持一卷书稿,迈步而出。他一出现,目光便被后院那些现代化的物件所吸引——尤其是那亮着的电灯和偶尔发出轻微嗡鸣的冰箱。

“咦?此灯无油无烛,竟能大放光明?此箱体冰凉,内有寒意透出,是何原理?”他顾不上询问身处何地,职业病发作,快步走到电灯开关下,仰头观察,又伸手感受冰箱外壳的温度,眉头紧锁,陷入沉思。

【…时空连接稳定…欢迎莅临:科学家沈括…(当前状态:考察记录/格物致知)…】

沈括!《梦溪笔谈》的作者,北宋百科全书式的科学家!

姜小勺和苏轼同时起身。苏轼与沈括算是同时代的人(沈括年长些),虽未深交,但也闻名已久,上前拱手笑道:“存中兄!不想竟在此处相逢!”

沈括这才回过神,看到苏轼,先是一愣,随即恍然:“子瞻?你怎在此?此地……此地甚是奇特!”他这才注意到姜小勺和周围完全陌生的环境。

姜小勺上前行礼,又是一番必要的解释。沈括听得双目放光,非但没有恐惧,反而露出了极度兴奋和好奇的神色:“时空穿梭?竟有此事!妙哉!奇哉!此乃格物之极致也!”他立刻抛出了一连串关于时空原理、能量守恒(他用的是“气”与“理”的概念)的问题,问得姜小勺头皮发麻,只能含糊地以“冥冥之中自有规则”搪塞过去。

沈括也不深究,他的注意力很快被姜小勺正在进行的“能量梳理”工作吸引了。他敏锐地感知到了后院那股不同于寻常“气”的意念能量流动,以及墙角那块被禁锢、散发着不祥波动的暗红碎片。

“此物……”沈括走近几步,保持着安全距离,仔细观察着碎片和周围缭绕的香阵、流转的秩序意念,“其‘气’驳杂混乱,暴戾恣睢,似非此世之物?小友以清正之气束缚安抚,可是在行‘导气归元’之法?”他用的是当时对能量调理的术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