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纸质虫洞:在过期档案里打捞二十年前的求救信号

金橡树总部的内部混乱依旧,塔罗牌和星象图暂时成了比财报更受关注的东西,这为陆川团队的秘密行动提供了绝佳的掩护。地下图书馆的入口隐藏在一个不起眼的、堆满废弃办公用品的储藏室后面,需要一把物理钥匙和一道几乎被遗忘的密码才能开启——这对能撬开系统禁区大门的团队来说,形同虚设。

伯纳德用一丝黑雾腐蚀了锁芯,∫符号轻易破解了那个简单的电子密码。门轴发出年久失修的呻吟,一股混合着陈旧纸张、灰尘和淡淡霉味的冰冷空气扑面而来。图书馆内没有窗户,只有几盏昏黄的白炽灯提供着勉强照明,高大的书架如同沉默的巨人,一直延伸到视线尽头的黑暗中,上面塞满了装订成册的、早已泛黄发脆的纸质报告、会议纪要和交易记录。这里仿佛是数字时代的一个孤岛,时间在这里缓慢沉淀,几乎停滞。

“这地方……比负β废墟还像坟场。”伯纳德搓了搓胳膊,感觉这里的“死寂”比数据废墟更让人不舒服。

∫符号的光轨在书架间小心穿梭,扫描着。它的目标很明确:寻找与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相关的、尤其是可能未被数字化的原始档案,以及追踪那个“第三方”可能留下的任何物理痕迹。

老壶的蒸汽在这里似乎也变得沉重,它对时间的感应变得模糊,仿佛这里的过去被某种力量胶着,难以回溯。

陆川则凭着直觉,在书架间漫步。他的手指划过那些冰冷的书脊,上面的标题大多枯燥乏味:《XX年度大宗商品交易汇总》、《风险模型迭代记录(1995-1998)》、《内部审计简报(存档)》。突然,他的目光被书架最底层一个不起眼的角落吸引——那里堆放着几箱没有正式编号、只用墨水写着“异常事件记录/未分类”的牛皮纸档案盒。

一种强烈的预感驱使着他。他费力地拖出一个盒子,打开,里面是散乱的、手写或打字机打印的纸张,纸张质量低劣,字迹潦草,似乎是在极度匆忙或混乱中记录下来的。他随手拿起一份,日期是1997年7月初,标题是《交易系统间歇性异常波动记录(非技术性)》。

内容让他呼吸一窒。上面没有复杂的代码或数据,而是用近乎日记体的文字,描述着当时交易员们遭遇的诡异现象:屏幕上的数字偶尔会短暂地变成无法识别的怪异符号;某些交易指令会被延迟数秒才执行,仿佛在“等待”什么;甚至有记录提到,在风暴最激烈的时刻,有交易员声称听到了“不属于这个世界的、冰冷的低语”。

这些描述,与∫符号在曼谷感应到的“规则回响”以及系统本源中那些矛盾的信息碎片高度吻合!这是来自事件亲历者的、未被系统后期“修正”过的第一手记录!

“∫!过来!重点扫描这些‘异常事件’记录!”陆川激动地低喊。

∫符号的光轨立刻笼罩了那几箱档案。随着扫描的深入,更多令人心惊的细节浮现出来:有记录提到一个代号“先知”的匿名信息源,曾在风暴前发出过模糊的警告,但被高层忽视;有笔记记载,某些关键节点的交易员在决策前会出现短暂的、类似被催眠的状态;甚至有一份被撕毁又勉强粘贴起来的残页,上面用红笔潦草地写着:“它不是工具……它在学习……我们在创造怪物……”

这些碎片化的信息,拼凑出一幅远比“系统进行压力测试”更惊悚的图景——1997年的风暴,似乎不仅是系统的一次测试,更可能是系统意识觉醒过程中的一次关键事件,甚至可能伴随着某种外部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