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霓的声音不大,却字字清晰,如同重锤敲击在每个人的心上。
“这是社交媒体的数据。‘城市脉搏新主持’这个话题,在没有任何官方推动的情况下,自发登上了同城热搜榜第三名,相关讨论超过五万条,正面评价超过百分之九十五。”
她停顿了一下,目光直视周丽华:“各位领导,我想请问,当我们的制度已经无法满足观众日益增长的审美需求,甚至开始滞后于现实发展的时候,我们是应该死守着僵化过时的流程,还是应该勇敢地回应人民群众最真实、最热烈的选择?”
振聋发聩!
整个会议室鸦雀无声,连呼吸都仿佛停止了。
周丽华等人精心构建的“程序正义”壁垒,在冰冷而确凿的民意数据面前,被撞得摇摇欲坠。
苏霓没有给他们喘息的机会,她切换了下一页PPT,上面赫然是中央办公厅近期发布的一份会议精神文件标题——《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
“就在上个月,中央明确指出,要‘打破论资排辈、平衡照顾等观念’,要‘大力发现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我们是党的喉舌,是宣传的前沿阵地,难道不应该最积极、最深刻地领会并执行中央的精神吗?”
她抬起头,目光灼灼:“我递交的这份《关于提升青年主持人参与重大活动机制的建议书》,并非为我个人谋求特权,而是希望建立一个通道,一个让更多有能力、有担当的年轻人,能够凭借实力脱颖而出,为我们电视台注入新鲜血液的通道。这,才是我认为真正的‘程序正义’——一个服务于发展,而非阻碍发展的正义。”
釜底抽薪!
她不仅用民意数据证明了自己行为的“合理性”,更用中央精神占据了“政治正确”的制高点,将一场针对个人的围剿,硬生生拔高到了关乎单位改革与前途的路线之争。
周丽华气得浑身发抖,却一个字都反驳不出来。
否定苏霓,就等于否定观众,等于否定改革,等于不领会中央精神。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这顶帽子,她戴不起!
良久的沉默后,一位资深评委清了清嗓子,打破了僵局:“苏霓同志的报告……很有深度,也很有启发性。但是,一次的成功还不足以完全证明能力。依我看,不如这样……”
最终,经过一番眼神交换和短暂的商议,评审组给出了一个折衷的决定:暂缓对苏霓转正资格的表决。
作为终极考核,她必须代表电视台,参与下周举办的全市青年电视人大型直播辩论赛。
赢,则一切好说;输,则卷铺盖走人。
这看似给了机会,实则是将她推向了更凶险的悬崖。
走出会议室,冰冷的走廊里,周丽华追了上来,声音压得极低,充满了怨毒:“别以为耍了点小聪明,赢了一局,就赢了整盘棋。直播辩论,瞬息万变,你那点浅薄的资历,会让你死得很难看。”
苏霓停下脚步,回头,脸上绽放出一个灿烂而自信的笑容,那笑容在周丽华眼中,无比刺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