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谁才是规矩的蛀虫?

那里面,不仅有苏霓临危受命、冷静救场的全部过程,甚至还有后台导播监控到的、观众席因为她的发言而爆发出雷鸣般掌声的实时反应数据。

这些,都是赵德海下令永久删除的“罪证”。

苏霓拿到素材后,只用了两个小时,就将它们剪辑成了一支三分钟的短片。

视频以她走上舞台的背影开始,以直播信号被粗暴切断的黑屏结束,中间穿插着她掷地有声的发言和现场观众的真实反应。

她给视频取了一个极具冲击力的标题——《她不该出现吗?》。

她没有将视频上传到任何新兴的网络论坛。

那个年代,舆论的主阵地依然是报纸和杂志。

她托一位信得过的朋友,将刻录着视频的光盘连夜送往几家素以深度报道闻名的报社记者手中。

光盘的封套里,只附上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一句话:

“你们不是一直在找新闻发布会上‘那个提问的女孩’吗?她在这里。”

两天后,《南方都市报》社会版的头条,刊发了一篇题为《一个临时工与一场晚会的真相》的深度报道。

文章配图,是苏霓站在空旷舞台中央,被一束孤零零的追光笼罩的侧影,渺小却倔强。

报道没有点名道姓地批判任何人,却用无可辩驳的证据和冷静克制的笔触,将三年前的事故真相和三天前的直播风波,清晰地串联在了一起。

文章一出,舆论哗然。

市广电局长在办公室里摔了电话,当即责令成立专项调查组,进驻江城电视台,彻查到底。

电视台那间熟悉的办公室里,苏霓静静地站在窗前,看着午后的阳光穿透玻璃,洒在不远处的演播大厅穹顶上,金碧辉煌。

那里,曾经是她遥不可及的梦想,也是让她受尽屈辱的牢笼。

她轻声开口,仿佛在对自己说,也仿佛在对那些此刻正焦头烂额的人说:

“这回,轮到你们怕被看见了。”

风暴已然掀起,席卷了整个江城传媒界。

然而,苏霓心里清楚,这仅仅是一个开始。

对于那些盘根错节的利益集团而言,一个赵德海倒下,还远远不够。

真正的较量,此刻才刚刚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