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她把热搜焊死在时代风口上

这些人会被再次推到风口浪尖,成为又一轮舆论的消费品。

“不,”苏霓摇了摇头,“我们不能用牺牲另一批人的方式来讨要公正。我们要做的,是把本该属于他们的聚光灯,重新还给他们。”她眼中闪烁着一种近乎疯狂的光芒,“陆承安,我们来办一场比赛,一场绝对公平的竞演赛。让整个城市都看看,他们到底错过了些什么。”

这个大胆的计划让陆承安都为之一振。

行动快得惊人。

“公民叙事中心”那个曾经举办过新闻发布会的场地,在一周内被迅速改造为一个专业的直播剧场。

苏霓亲自站上临时搭建的舞台,面向全网宣布启动“声量重启计划”。

计划的核心简单而震撼:面向全市,公开招募所有曾因非业务能力原因,失去主持机会、被中断职业生涯的媒体从业者。

他们将在这里接受为期两周的专业复训与高强度实战演练,最终的优胜者,将直接获得公民叙事中心倾力打造的一档全新深度访谈栏目——《破框》的常驻主持席位。

报名通道开放的瞬间,服务器险些崩溃。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短短六个小时,后台就收到了二百一十七份沉甸甸的申请。

申请者的履历看得人心惊,有曾经的省台新星,有地方台的王牌主播,最年长的一位已经五十八岁,在档案室里整理了二十年资料;最远的申请者,来自邻市一个县级台,他为了投递纸质版材料,连夜开了四个小时的车。

早已退休的老张听闻此事,主动找上门来,红着眼圈说:“算我一个,别的干不了,给你们当个技术顾问,看看设备,把把关,我还能干。”

他把自己锁在剪辑室里两天两夜,翻出了无数盘落满灰尘的旧录像带。

在海选直播开始前,他交给苏霓一份视频文件,名字叫《被剪掉的声音》。

那是一段令人窒息的开场片花。

画面里,不同年代、不同性别、不同口音的主持人,在彩排时或激昂、或温婉、或风趣,每个人都在镜头前散发着独特的光芒。

然而,画风一转,到了正式播出时,他们的镜头被无情切走,他们的声音被突然消音,甚至,他们的整个段落都被粗暴地删除。

一个意气风发的年轻人对着空无一人的演播厅,一遍遍练习着开场白,而最终出现在电视上的,却是另一张平庸而“安全”的面孔。

视频的最后,画面定格在苏霓十几年前第一次参加试镜的影像上。

那时的她还带着一丝青涩,笑容灿烂,对着镜头无比真诚地说:“我想让更多人听见真实。”

首场海选直播当晚,整个城市都在关注这场特殊的“复活赛”。

第一位登台的,是一个名叫陈莉萍的中年女人。

她曾经是原地市台最受欢迎的音乐节目主持人,嗓音温柔,气质出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