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她让沉默的人学会了按快门

赵小芸当晚就给苏霓发了消息:“建议增设‘青年观察员’奖学金,专门给用镜头记录真相的孩子。”发完后她望着窗外的山影,忽然想起老张总说暗房里冲照片时,相纸在显影液里慢慢浮出影像的过程最迷人——现在她终于懂了,那些藏在暗处的真相,正在被无数双年轻的眼睛慢慢“冲”出来。

小主,

老张的暗房里,红灯还亮着。

他弯腰从显影液里提起相纸,水滴答答地落入塑料盆。

照片上是上个月社区老人活动中心的剪彩仪式,他特意抓拍到主任往“经费公示栏”贴白纸的瞬间——那纸底下,应该压着被撕掉的收支明细。

门外传来“咚”的一声,像是有什么东西掉在台阶上。

老张摘下橡胶手套,推开暗房木门。

月光下,台阶上躺着个牛皮纸包裹,没有寄件人信息,只在封口处贴了张便签,字迹歪歪扭扭,像学生写的:“张老师,这是我们班拍的违规补课证据,您教的磁带分类法,我们都学会了。” 暗房红灯在凌晨两点十七分突然熄灭。

老张的手在黑暗里顿了顿,摸索着摸到墙角的应急灯,暖黄光晕里,台阶上的牛皮纸包裹正泛着毛边——刚才那声“咚”不是错觉。

他弯腰拾起包裹,指腹蹭过粗糙的纸面,沾了一手粉笔灰似的碎屑。

封口处的便签被夜露洇开半角,歪扭字迹里混着点墨团,像孩子急着写完作业时蹭上的衣袖印。

拆开的瞬间,霉松木味先涌出来,裹着铁锈气——是台老上海牌录音机,机身漆皮剥落,按键上还粘着块凝固的泡泡糖。

磁带卷在棉布里,黄标上用红笔写着“周卫国·电厂·11.17”,胶布贴过的地方泛着油光。

老张把磁带塞进机器,按下播放键的手有点抖。

电流杂音里先冒出粗重的喘息,接着是闷声:“我是电厂工人周卫国,今天被迫签下买断协议......”

声音突然拔高,带着破音:“补偿款比公告少三千八!

他们说不签就停发取暖费——“背景里传来桌椅挪动声,有人喝骂:”谁让你带家伙?“周卫国的气音混着布料摩擦声:”藏袜子里的......“然后是急促的脚步声,”搜身!“的吆喝炸响,磁带”咔“地一声断了。

老张倒带重放,把耳朵贴在录音机上。

第三遍时,他突然直起腰——电流杂音里有规律的“当、当”声,每声间隔七秒,尾音带着金属共振的嗡鸣。

他抓起桌角的老怀表,秒针走动声和磁带里的钟声重叠,瞳孔骤然收缩:“工人文化宫的报时钟!”那口德国产老钟,整点报时前会先敲七下短音,全市就这一台。

他翻出抽屉里的协查登记表,钢笔尖在“关键线索”栏顿了顿,写下“背景音含工人文化宫报时特征”。

磁带原带塞进防磁盒时,他特意在封条上按了指纹——上个月苏霓刚带他去公证处学过证据保全流程,说“现在的沉默,可能是未来的子弹”。

手机在暗房外的木桌上震动,屏幕亮起苏霓的名字。

老张擦了擦手接起,那边声音带着电流声,像是在走廊:“张老师,明早十点编辑部会议,您能来吗?”

“有要紧事?”老张捏着防磁盒,金属边缘硌得指节发白。

“我们要换战场了。”苏霓轻笑一声,背景里传来纸张翻动声,“从举火把,变成发火柴。”

市广电大楼十六层的编辑部,投影仪蓝光映着苏霓的侧脸。

她合上刚翻完的用户分析报告,指尖敲了敲桌面:“暂停所有深度调查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