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名来自政法、民政、公安、司法系统的干部围坐在长桌旁,有人低头翻阅文件,有人看表,还有人端起茶杯慢悠悠地吹着气,眉宇间满是矜持与审视。
主持会议的是副厅级干部周建国,资历最老,语气也最沉稳:"今天我们主要讨论试点城市的推进节奏问题,请大家畅所欲言。"
话音刚落,头顶的投影屏突然闪了一下,自动切换了画面。
全场安静了下来。
屏幕上赫然是国务院某督导组的内部工作简报截图,经过技术处理,加密文字已清晰可见:
"建议以'苏氏陈述法'为基础,构建全国统一的公众表达规范,提升基层治理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房间里的空气瞬间凝固。有人偷偷抬头看向主位。
苏霓依旧坐得笔直,手机平放在桌面上,连指纹解锁都没按一下。
她这才缓缓开口:"各位手中材料的第十七页,有三个试点市的数据对比图。"
她顿了顿,目光扫视全场,最后停在了坐在角落的男人身上——省司法厅行政复议处的王振华,上周他曾公开质疑她的方法是"形式主义"。
"我想请教一个问题:为什么采用非标准化陈述的案件,行政复议成功率会低41%?"
没人回答。
她也不等,直接点了名:"王处长,您上周去的临川市,是不是因为一句'你说不清',导致一位老人的养老金停发了两周?他不会写字,也不会打印,只录了一段两分半钟的口述视频,却被窗口工作人员当场删除了?"
王振华脸色微微一变,手指攥紧了。
"我不是在指责个人,"苏霓声音不高,但字字如钉,"我在问制度缺失的问题。当老百姓连'怎么说话才有效'都不知道的时候,我们还谈什么公平?"
会议室陷入了死寂。
有人偷偷合上了文件夹,有人开始重新翻看那份原本打算敷衍了事的材料。
散会后,夕阳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