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纸做的墓碑,压不住真名

就在网络舆论彻底引爆的时刻,赵小芸策划的一场特殊仪式,在原铜岭矿区的塌陷区边缘悄然举行。

这里没有官员,没有媒体,没有喧闹的主席台。

只有一片萧瑟的废墟,和废墟中央一面用矿区废弃钢板焊接而成的巨墙。

墙上,用激光预先刻好了137个空心的名字,那是所有被找到的“被死亡者”。

赵小芸邀请了每一位幸存者和他们的家属,每人分发了一支小小的油漆笔。

“今天,我们不向谁讨要公道,”她的声音通过一个简易的扩音器传遍全场,带着压抑不住的哽咽,“我们只做一件事——把属于他们的名字,亲手还给他们。”

人群沉默着,缓缓走向那面冰冷的钢墙。

那位在桥洞下住了十年的男人,如今已经洗漱干净,换上了体面的衣服。

他颤抖着走到刻着自己名字的地方,握着笔的手抖得几乎无法落笔。

他深吸一口气,用尽全身力气,一笔一划,为自己的名字填上鲜红的漆。

当最后一笔落下,全场死一般的寂静。

下一秒,压抑已久的哭声轰然爆发。

一个年轻的女儿,紧紧抱着一件洗得发白的矿工服,跪倒在父亲的名字前,失声痛哭:“爸……你的名字……你的名字终于不怕风吹雨打了……”

小主,

这场“归名仪式”的影像,与《沉默代价地图》一起,形成了线上线下最猛烈的风暴,彻底撕开了那道遮掩罪恶的帷幕。

陆承安抓住这股滔天的民意,连夜推动人大专题组紧急召开了闭门会议。

他将那张覆盖五省的“幽灵账户网络图”投影在幕布上,每一个光点都像一记耳光,抽在所有与会者脸上。

“公民的生存权,不应该由一张冰冷的行政通知单来决定!”陆承安的声音铿锵有力,“我提议,立刻在《户籍管理条例》修订案中,加入‘生存反向认证机制’。任何对公民身份的注销,都必须经过严格的司法确认程序,绝对禁止行政部门单方面决定!”

他紧接着提出,建议设立“历史遗留问题申诉窗口”,由检察机关直接受理,绕开地方可能存在的阻力。

强大的舆论压力与无可辩驳的证据链下,决议草案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获得通过。

三天后,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开回应,宣布将在三个重点省份,试点推行陆承安所提议的全部方案。

胜利的号角终于吹响。

苏霓站在基金会年度报告的发布会上,聚光灯下,她的神情平静而坚定。

“今天,我宣布,‘重生计划’专项基金正式关闭。”

全场哗然。

不等记者发问,她便继续说道:“因为我们的使命,不是永远去当救火队员,而是努力让火灾不再发生。”

她身后的大屏幕上,一组组数据滚动出现:全国已有四十七座城市参照铜岭模式,建立了针对特殊群体的“非语言证据采集站”;二十一个省份正式启动了“被遗忘者档案重建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