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有人在替风写遗嘱

她与一名信得过的地方记者组成“文化采风团”,以拍摄边境传统仓储技艺纪录片为名,堂而皇之地进入了早已废弃的桦林镇旧粮站。

年迈的管理员对这些来自省城的“文化人”毫无戒心,热情地介绍着每一栋仓库的历史。

赵小芸一边赞不绝口,一边引导着话题,最终“偶然”对最深处那间尘封已久的仓库产生了浓厚兴趣。

“哎呀,这间可有些年头没开过了,里面都是些霉变的陈玉米,味儿大得很!”管理员有些为难。

“老师傅,我们就是想拍这种最有年代感的东西!原汁原味,这才是历史的见证啊!”赵小芸的语气诚恳得让人无法拒绝。

沉重的铁锁被打开,一股霉烂与尘土混合的气味扑面而来。

地面上堆着小山般的玉米,许多已经发黑腐烂。

赵小芸故作惊讶地后退一步,脚下“一滑”,整个人摔倒在玉米堆里,发出一声夸张的惊呼。

趁着记者和管理员手忙脚乱来扶她的瞬间,她藏在掌心的一枚微型摄像头,已经被不着痕迹地塞进了裤脚的夹层里,镜头精准地对准了她刚刚用眼角余光瞥见的墙角。

当晚,酒店房间内,回放的画面在笔记本电脑上播放。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在摄像头低角度的视野里,墙角一块不起眼的砖缝后面,闪过一丝微弱的金属反光。

赵小芸没有贸然行动。

第二天,她借口要为学校布置一个校史角,在镇上发起了“校园旧物征集”活动,高价征集老课本、奖状、作业本等充满“时代记忆”的物品。

消息一出,村民们纷纷翻箱倒柜。

一份破旧的值班记录本被一位老人当成废品送了过来,赵小芸在翻阅时,指尖触到一处异常的凸起。

她小心翼翼地揭开粘连的内页,半张被烧焦的花名册赫然躺在其中,册子边缘的残缺编号,与陆承安发来的桥洞图纸上的数字,完美对应。

证据链正在闭合,但阻力也随之而来。

陆承安拿着初步证据,申请检察机关提前介入侦查,却被当地以“无明确犯罪事实,不符合立案条件”为由,干脆利落地驳回。

对方的反应速度和滴水不漏的程序性拒绝,让他意识到,这张网比他们想象的更深、更密。

陆承安没有气馁,他启动了B计划。

利用刚刚获批的“公益诉讼观察员”特殊身份,他绕开属地管辖,直接向邻省一家以司法改革闻名的跨区法院,提交了一份诉前听证申请。

诉由刁钻而精准:桦林镇相关行政部门“持续性行政不作为,导致特定群体受教育权、知情权等基本公共利益受到严重侵害”。

在附上的证据材料中,一张对比图格外醒目。

三份来自不同地点——铜岭、桦林、矿区——的儿童作文档案并列排开,同一句话,用着不同孩子稚嫩的笔迹,反复出现:“他们说我爸死了,可我总梦见他还活着。”

邻省法院罕见地受理了这份跨区申请,并向桦林镇所属政府发出了一份措辞严厉的司法建议函,要求其对辖区内异常的教育现象及公共舆论作出书面说明。

这一记釜底抽薪的法律攻击,彻底打乱了对手的节奏。

远在千里之外的苏霓,通过内部渠道第一时间获知了司法建议函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