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冻土下的名单会发芽

许文澜深吸一口气,将磁带小心翼翼地放入专业的音频处理设备中。

电脑屏幕上,绿色的声波线条剧烈地跳动着,像一颗濒死的心脏在做最后的挣扎。

她戴上监听耳机,按下播放键,一阵刺耳的电流嘶鸣声瞬间灌满了耳蜗,混杂着模糊不清的、仿佛来自深渊的回响。

她没有急于辨认,而是熟练地调出多轨频谱分析仪。

指尖在键盘上飞速跳跃,一道道指令输入,数字化的滤波器像无数把精密的梳子,开始一层层梳理这团混沌的音频。

随着背景噪音被逐渐剥离,一些原本被掩盖的声音碎片开始浮现。

“……桦林矿区发生瓦斯爆炸,事故原因正在调查中……”这是一个标准的官方新闻播报腔调,字正腔圆,不带一丝情感。

许文澜立刻认出,这是三十年前矿难发生后,电视台循环播放的新闻通稿。

紧接着,是另一个男人的声音,慷慨激昂,带着浓重的会场回音:“……阵痛是暂时的,我们必须甩掉包袱,轻装上阵,为了桦林更好的明天……”这是国企改制动员会上的讲话录音,当年许多工人都听过。

许文澜的眉头越皱越紧,这些都是公开的录音,剪辑在一起有什么意义?

她再次加大降噪力度,将音频放大到极限。

就在两段录音的拼接缝隙中,一个极其微弱、语调阴冷的男声终于显露出来,像一条潜伏在泥沼中的毒蛇,吐出了致命的信芯:“有些人不适合留在编制里,让他们‘死’是最干净的办法。”

这句话如同一道惊雷,在许文澜的脑海中炸响!

她浑身一颤,反复播放了数遍,确认无误。

这不是意外,是谋杀!

更让她心惊的是,在这段话的背景音里,她捕捉到了一串极其微弱且有规律的敲击声。

哒、哒哒、哒……她立刻将其分离出来,输入摩斯电码转换器。

屏幕上,一行数字清晰地跳出:0531 - 8XXXXXX。

她迅速查询号码归属地,结果让她倒吸一口凉气——省城,某退休干部活动中心。

与此同时,林晚正把自己埋在市图书馆故纸堆般的地方报刊阅览室里。

那股樟脑丸和旧纸张混合的气味让她有些头晕,但“蓝布衫记者”这条线索像一根针,刺穿着她的神经。

她一页页地翻阅着九十年代的《林区工人报》合订本,泛黄的纸张脆弱得仿佛一碰就碎。

终于,在一九九二年秋季的一期刊角,她的目光被一张黑白照片牢牢吸住。

照片上,一个梳着齐耳短发、面容清秀的年轻女子,正站在老粮站门口采访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职工。

她身上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蓝布外套,胸前别着一枚小小的证件,尽管模糊,但“新华社实习”几个字依然依稀可辨。

林晚的心脏狂跳起来。

她急切地阅读配图报道,内容却是对该记者的批评,称其“采访不实,夸大其词,在工人群众中造成不良影响”,并附文称该实习生已被退回原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