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嘴是活地图

村子里静得可怕,家家户户大门紧闭。

偶有几个村民在门缝里探头,一看到他们这群外乡人,立刻像受惊的兔子一样缩了回去。

一个黑瘦的汉子从墙角闪出来,压低声音警告他们:“别来翻老账了!安心过你们的日子。再折腾,怕是连现在这点安稳日子都保不住!”

赵小芸没有强行敲门,也没有与他争辩。

她只是平静地看了他一眼,然后转身对同行的年轻人点了点头。

年轻人从背包里取出一个小型扩音器,放在村口那片空旷的打谷场中央。

片刻的寂静后,一段熟悉的音频被播放出来——那正是几天前直播中,那位老母亲用尽一生力气念出的第一个名字。

“张建国,生于一九五二年,原籍临江县红旗村,于一九八三年四月十二日,赴东仓劳教……”

小主,

苍老而嘶哑的声音在寂静的村庄上空回荡,一遍又一遍。

村民们依旧躲在屋里,但空气中的气氛已经悄然改变。

那是一种混杂着恐惧、好奇和痛苦的骚动。

不到十分钟,一扇紧闭的木门“吱呀”一声被推开。

一位拄着拐杖、满脸皱纹的老人颤颤巍巍地走了出来,他冲着扩音器声嘶力竭地喊道:“别放了!别放了!那是我哥!张建国是我亲哥!他没死!那年他是被一辆吉普车拉去劳教了,他们说他思想有问题!”

这一声呐喊,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瞬间激起千层浪。

寂静被彻底打破。

一扇又一扇门被推开,村民们像是受到了某种感召,纷纷围拢过来,你一言我一语地争相补充着细节。

“对!我想起来了,建国走那天,他娘哭得差点断了气!”

“不止建国,我们村还有李卫东,王秀兰,都是差不多的时间没的!”

“他们说去劳教,可一年后就来人说人没了,骨灰都没给!”

现场的语音流通过微型设备,实时传输到数千公里外的指挥中心。

许文澜戴着耳机,双手在键盘上化作残影,迅速将这些涌入的姓名、时间与她构建的“沉默证人数据库”进行交叉比对。

结果让她心头一紧:仅仅是这个红旗村,就有至少八个被注销的户籍,其失踪时间,与当年“改革稳定协调小组”在临江县进行试点的范围和时间段,完美重合!

她没有丝毫犹豫,立刻将这些信息打包,加密,发送给了正在省城参加一个重要会议的林晚,并附上了一句简短的指令:“想办法,把摘要交给那位倾向改革的老领导的秘书。”

省城的五星级酒店,茶歇时间,衣香鬓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