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开始,观看人数就一路飙升。
陆承安没有长篇大论,而是直接播放了一段经过公证处公证的视频录音。
镜头里,一个面容沧桑的中年男人,举着自己的身份证,声音沙哑却字字清晰:“我叫王建国,我还活得好好的。可在我女儿的户口本上,我已经被‘死亡’了三十年。三十年来,我没有医保,没有社保,不能坐火车,不能住旅馆。我只是想问一句,我,到底是谁?”
话音刚落,直播间的弹幕瞬间爆炸。
一行英文评论被无数人复制、刷屏,鲜红夺目:“This is not the past, this is ongoing injustice.”(这不是过去,这是正在发生的不公)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直播观看人次瞬间突破千万。
巨大的舆论压力如海啸般涌向司法系统。
当天下午,最高人民法院的官方微博罕见地发布了一条简短回应:“已关注到相关舆情,正在依法推进核查工作。”
黑夜,是林晚的猎场。
根据“集中回收”那条线索,她成功锁定了一辆悬挂着公务牌照的白色冷链车。
数据显示,这辆车将在午夜时分经高速驶往邻省。
直接拦截风险太大,容易打草惊蛇。
林晚拨通了一个意想不到的电话。
“喂,是环保局稽查大队吗?我举报,车牌号为‘临Axxxxx’的冷链车,涉嫌危险废物运输资质不符,可能在非法转移医疗或化学废料。”
午夜十二点半,高速收费站前,身着制服的环保执法人员拦下了目标车辆。
司机一脸傲慢,摇下车窗:“我们是执行公务。”
“公务也要合规。”执法队长面无表情,“请打开车厢,例行抽查。”
车厢门打开的瞬间,一股陈旧的金属和霉味扑面而来。
里面没有所谓的医疗废料,而是整齐码放着十几个巨大的密封铁箱。
箱体上贴着泛黄的标签,上面用老式宋体字印着——“东仓甲类档案”。
然而,现场没有任何交接清单和转运批文。
“没有合法手续,按规定,先行扣押!”执法人员果断贴上了封条,并按规定流程,当场通知了纪委部门介入调查。
数百公里外,许文澜通过林晚悄悄安装在执法记录仪旁边的微型摄像头,清晰地拍下了箱体侧面的编号和徽记。
她迅速调出早年东仓基地的建设图纸和设备清单,经过比对,心跳猛地加速:“没错!这就是八十年代为东仓项目专门定制的防潮防磁专用档案箱!真货!”
所有拼图,在这一刻严丝合缝。
苏霓知道,决战的时刻到了。
她拿起电话,声音沉静而有力:“小芸,联络那十位家属,是时候了。”
行动代号——“归名”。
十位曾亲手接过“空骨灰盒”的家属,在同一天的上午十点整,分别走进了自己所在城市的民政局办事大厅。
他们之中,有步履蹒跚的老人,有沉默寡言的中年人,也有脸上还带着稚气的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