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会议室陷入了刺耳的沉默。
那位教研员死死盯着屏幕上男孩的脸,脸上的肌肉微微抽动。
许久,他长叹一口气,像是瞬间被抽走了所有力气,喃喃道:“我……我一直以为,稳定最重要。直到今天才发现,当孩子开始质疑我们的时候,所谓的‘稳定’,早就成了流沙。”
会议结束后不到一周,重磅消息传来:《公共记忆保护法》被正式列入未来五年立法规划。
这意味着,保护每一个普通人的真实记忆,即将从一场民间运动,上升为国家意志。
如果说许文澜和陆承安的工作是在云端和顶层搭建框架,那么赵小芸则负责将这一切厚植于大地。
她发起的“种树计划”以惊人的速度在全国铺开。
二百所合作学校,从重点名校到偏远乡村小学,都在校园里最显眼的位置,开辟出一片小小的银杏苗圃。
每一棵新栽下的银杏树苗上,都挂着一枚精心定制的铜质铭牌。
铭牌正面是学校的校训,背面,则镌刻着一句从口述史中摘录的、最朴素也最震撼的真实话语——
“他说他没死。”
“我们家的地没有丢。”
“那晚的月亮,比血还红。”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新学期的开学典礼上,校长们不再宣读冗长的报告,而是带领全校学生,齐声朗读这些挂在树苗上的铭文。
孩子们稚嫩而洪亮的声音,通过无数家长的手机镜头,在各个微信群里掀起了一场病毒式的转发狂潮。
临江县实验中学的老校长,看着操场上那棵迎风挺立的小树苗,对着镜头喃喃自语,仿佛在说给一个看不见的故人听:“这树要是活了,这底下埋的,就不只是土了。”
风暴的中心,纪念馆内,林晚却发现了新的异象。
那道从展柜玻璃裂缝中渗出的微弱蓝光,并未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失,反而变得更有规律。
她守在监控前,终于捕捉到了惊人的一幕:每逢午夜零点整,那道裂缝所在的玻璃内侧,竟会浮现出一行由蓝色光点组成的、流动的数据流——“D3907→甲库七号→心里账→你还记得吗?”
林晚立刻将这一发现告诉了许文澜。
经过一夜的紧急分析,许文澜给出了答案。
这并非什么超自然现象,而是她自己的杰作。
当初修复展柜时,她利用基金会的名义,将一块特制的柔性导电薄膜夹层悄悄替换了原有的防爆玻璃。
这块薄膜通过一个微型信号接收器,与基金会官网后台的心跳包程序保持着隐秘的连接。
午夜零点的信号,正是她植入的一个交互式彩蛋,一个只有她们自己人才能看懂的谜语,一次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的秘密联动。
清明当日,细雨霏霏。
苏霓谢绝了所有人的陪同,独自来到空旷的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