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 这个活动,比上十节思政课都管用

她上岗的第一天,就遇到了一个棘手的“讲述者”——一位头发花白、有听力障碍的老裁缝。

老人不会说话,固执地拿着一块小小的写字板,一笔一划地写着什么。

赵母戴上老花镜,凑过去看,发现那是一段关于四十年前,他在知青点暗恋一位女同志的往事。

字里行间,满是那个年代特有的含蓄与炙热。

赵小芸本想劝母亲,这样太费事,不如让老人找家人代讲。

但她看见母亲非但没有不耐烦,反而像是在批改一篇最重要的作文。

她逐字逐句地看着,时不时抬头,用手势和眼神与老人确认某个细节,然后拿起录音机,用自己温润清晰的嗓音,将那些沉默的文字转化为流动的声音。

录完最后一句,她特意对着录音机补了一句:“这位老先生托我转述,他说的话,一个标点都不能少。”

那一刻,站在一旁的赵小芸忽然鼻子一酸。

她一直以为,母亲对“落叶计划”的参与,只是对自己事业的一种模仿和追随。

但现在她明白了,所谓传承,从来不是刻板地复制某个成功的模式。

而是像母亲这样,用最大的耐心与共情,去搭建一座桥,让那些被禁锢的、被遗忘的、无法被听见的声音,能够用属于他们自己的语言,重新活一次。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星星之火,已然燎原。

不久后,林晚收到了她所负责的“落叶计划”青少年心理健康试点学校的反馈。

几个高中生受报刊亭的启发,在校门口摆了个摊,挂上牌子——“声音换糖”,用一个一分钟的家庭小故事,换一颗水果糖。

活动第一天就被教导主任叫停了,理由是“不卫生、无秩序、影响学校形象”。

学生们不服气,找到了林晚。

林晚没有直接出面去和校方交涉,而是把学生们叫到一起,指导他们用一个下午的时间,制作出了一份《微型口述史项目管理手册》。

手册内容详尽,从时间控制、隐私保护原则,到内容分级建议、糖果卫生标准,足足八项规则,清清楚楚。

三天后,带着这份手册,“声音换糖”角重启。

令人意外的是,这次教导主任没有再干涉。

活动进行到一半,连校长都亲自走了过来。

他驻足听了一个男生讲述自己父亲早年为了养家,“偷渡”去国外打工的经历。

故事不长,却充满了惊心动魄与父爱如山。

校长沉默了许久,最后拍了拍那个男生的肩膀,转身对教导主任说:“这个活动,比上十节思政课都管用。”

风,越吹越广。

又是一个黄昏,苏霓照例来归还MP3,顺手递出一本自己珍藏的旧诗集。

摊主大姐接过书,随意地翻着,目光在扉页的作者照片上停顿了一下,突然抬头,带着一丝不确定地问:“小苏,你是不是……以前电视里那个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