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落下的瞬间,林晚的心跳仿佛漏了一拍。
她没有丝毫犹豫,双击打开了那个被M00015系统标记为“异常”的加密文件。
屏幕上没有跳出预想中的音频波形,只有一行冷冰冰的元数据:上传设备ID:FLP - 0073。
这串字符像一道闪电,劈开了林晚记忆的尘封角落。
FLP,“落叶计划”(Fallen Leaves Project)!
那是十五年前,由多个民间组织联合发起的,旨在为第一代进城务工人员留下口述史的公益项目。
项目因资金和技术问题早已搁浅,这些初代录音笔也随之散落民间,成为时代的遗物。
而0073号,正是首批发往偏远地区的设备之一。
一个早已废弃的项目,一支失踪了十五年的录音笔,在今天,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乡镇敬老院,上传了一段……空白的加密文件?
林晚的呼吸变得急促,她立刻调取了敬老院的公开资料。
一条不起眼的护工招聘信息让她瞳孔一缩。
她拨通了敬老院的电话,在冗长的等待音后,一个略带疲惫的女声传来。
林晚没有绕弯子,直接询问了关于旧录音设备的事。
电话那头的女人沉默了许久,声音带上了哭腔:“那是我丈夫的遗物……他以前是‘落叶计划’的志愿者。前几天我整理他的旧军装,才在最里面的口袋里发现了这个。里面没有录音,只有一张他写的纸条,说……说‘等有人愿意听的时候,再打开’。”
护工的声音哽咽着,“我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只是觉得,他等了这么多年,总该有个结果。院里最近正好在教老人们用新的语音日记本,我就……试着把它连上了网。我只是想,或许现在,就是他说的那个时候了。”
与此同时,那家名为“晚晴”的敬老院里,一场小型的“代际对话周”活动正在进行。
国内最负盛名的声音档案平台“回声”的创始人苏霓,正微笑着观摩那位护工教老人们如何使用新型的语音日记本。
“按下这个钮,对着它说话,它就能帮您记下来。”护工耐心地示范着。
苏霓无意间听到,护工在帮一位老人调试好设备后,用几不可闻的声音对着日记本的麦克风低语了一句:“老头子,你没说完的话,没来得及听的故事,我现在替你说出来了。”
那句话像一根针,轻轻刺中了苏霓的心。
活动即将结束,主持人准备致辞。
就在这时,角落里一位患有失语症、从未开口说过话的老人,颤颤巍巍地站了起来,伸出枯瘦的手,指向护工手中的一个语音日记本。
全场一片寂静。
护工会意,将日记本递了过去。
老人用尽全身力气,按下录制键,然后,他什么也没说,只是默默地抬起手,指向窗外一棵枝繁叶茂的老樟树。
十秒,二十秒,三十秒。录音在一片沉默中结束。
护工的眼泪瞬间滑落,她对满脸困惑的苏霓解释道:“那是他们建院时亲手种下的第一棵树,去年镇上规划差点要砍掉,是院里所有人站出来,才保住了它。他没法说话,但他一直守着它。”
苏霓心头剧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