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凡绕着这些东西走了一圈,没有上手摸,只是确认了数量没错。他拿出手机,给之前联系好的三轮车师傅打了个电话,声音还是没什么起伏:“张师傅,到惠民粮油店来,拉点东西去东三巷12号,十分钟后到。”
挂了电话,他靠在仓库的墙上,拿出手机看了眼商铺过户的进度——三天前签到的城中村商铺,中介说今天能出初步的过户材料。那间商铺在菜市场入口,地段不错,中介说每月租金至少能有五千,足够他不用再去工地搬砖了。
“小陈,这么多粮油,你是不是找到好活了?”李老板端着杯茶走进来,递给陈凡一杯,“喝点水,看你嗓子干的。”
陈凡接过水杯,说了声“谢谢”,抿了一口。温水滑过喉咙,缓解了干涩的感觉。他没回答李老板的问题,不是不想说,是不知道怎么说——总不能说“我有个系统,每天签到就能领东西”吧?
李老板也没追问,只是笑了笑:“找到好活就好,你这孩子太闷,也太拼,早该有点好运气了。”他在这城中村开了十几年店,见多了像陈凡这样的年轻人,大多要么浑浑噩噩,要么急功近利,只有陈凡,每天安安静静地来,安安静静地走,哪怕买最便宜的东西,也从不赊账,眼神里透着股和年龄不符的沉劲。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没过十分钟,三轮车师傅就到了。张师傅是个爽快人,没问东问西,只帮着陈凡把粮油往车上搬。大米沉,陈凡搬的时候,手臂上的肌肉绷起,露出清晰的线条——那是常年打零工练出来的。李老板在旁边看着,忍不住说了句:“小心点,别闪着腰。”
陈凡点点头,继续搬。二十分钟后,所有东西都搬上了车,堆得像座小山。张师傅咂了咂嘴:“小陈,你这是要开粮油铺啊?”
“自己吃。”陈凡坐上车,报了地址。
三轮车在巷子里慢悠悠地开着,路过王翠兰的出租屋时,正好撞见她开门倒垃圾。王翠兰看见陈凡坐在装满粮油的三轮车上,眼睛一下子就亮了,手里的垃圾袋都忘了扔,尖着嗓子喊:“哟,陈凡?这是发大财了啊,买这么多粮油?”
她这话里的酸味,隔着老远都能闻见。前几天她还堵在陈凡门口催房租,说“孤儿就是没本事,连房租都交不起”,现在见陈凡突然买了这么多东西,心里难免有点不是滋味。
陈凡没回头,也没搭话,只是抬手拍了拍张师傅的肩膀:“麻烦快点。”
张师傅会意,脚下加了点劲,三轮车很快就把王翠兰的声音甩在了后面。王翠兰站在原地,看着三轮车的背影,撇了撇嘴,小声嘀咕:“肯定是借的钱,装什么装……”
回到出租屋,张师傅帮着把粮油搬进屋,陈凡多给了他二十块钱,说“辛苦费”。张师傅推辞了两下,见陈凡态度坚决,也就收下了,临走前还说:“以后要搬东西,再找我。”
陈凡关上门,屋里一下子就被粮油占去了大半空间。他先把大米搬到墙角,找了块干净的布擦了擦袋子上的灰,然后拿出之前用的旧米缸——那是他从废品站淘来的,外面的釉色都掉光了,但洗干净后还能用。他把一袋大米拆开,往米缸里倒,白色的米粒哗哗地流进去,很快就堆起了一个小坡。
接着是大豆油,他把油桶放在米缸旁边,一排十桶,看着就很有安全感。杂粮组合他放进了床底下的箱子里,腊肉则挂在了窗户边的钩子上——通风,不容易坏。
整理完这些,已经快中午了。陈凡感觉肚子有点饿,他拿出小锅,洗了洗,从米缸里舀了两碗米,淘干净后加水,放在煤气灶上煮。煤气罐是前几天刚换的,还剩大半罐,足够用一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