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屏幕里家人的笑脸,陈凡想起从马达加斯加到澳大利亚大堡礁,凡星的每一次突破,都在回应“海洋生态的脆弱性需求”——这里不仅有海水倒灌和盐蚀的自然考验,更有“原住民文化-珊瑚保护-海洋旅游”的三重平衡,设备早已从“技术工具”升级为“海洋生态的守护者”。这时,系统提示音在脑海炸响,成为凡星澳新征程的里程碑:
小主,
【叮!解决凯恩斯海水倒灌珊瑚危机,获澳新3国合作!】
【恭喜获得奖励:
1. 技能“全球管理(永恒宇宙鸿蒙创世终极级)”解锁“大堡礁特级权限”——可主导全球南太平洋珊瑚礁环保标准制定,设备纳入《大堡礁珊瑚保护物资目录》;
2. 澳新3国专项合作资金1500万澳元(含澳大利亚预付款500万澳元,联合国海洋专项补贴);
3. 解锁“联合国南太平洋珊瑚礁保护计划”联合主导权,将与澳、新、巴新三国共同制定《珊瑚礁保护区环保设备技术规范》;
4. 获“南太平洋海洋生态守护企业”称号,斐济苏瓦、瓦努阿图维拉港已发来试点邀约!】
“斐济的邀约!”张远举着手机跑过来,裤脚还滴着海水,“他们想让咱们在亚萨瓦群岛试点,解决海水侵蚀+热带鱼栖息地保护的需求!”周凯也笑着递过设计稿:“针对热带鱼,我们加了‘鱼群吸引装置’(设备旁装珊瑚礁仿生结构,供热带鱼躲避天敌),还在设备底部装海水净化滤芯,下周就能出样品!”
陈凡站在大堡礁边缘的红树林旁,看着夕阳洒在海面上,金色的波光映照着凡星设备——绿色外壳(印着彩虹蛇图腾)旁,幼体珊瑚在附着区缓缓生长,索菲的团队在设备旁调试水下相机,孩子们围着设备唱古利语的海洋儿歌,远处的海面上,海龟慢悠悠游过,划出一道银色的弧线。他掏出手机,给《大堡礁保护公约》秘书处发邮件:“凡星愿以技术为桥,联动南太平洋各国,守护好这片‘海洋生命的摇篮’,让古利族文化、大堡礁珊瑚与海洋旅游共生共荣。”
当天晚上,澳大利亚《悉尼先驱晨报》头版报道了这件事,标题格外醒目:《凡星破凯恩斯海水倒灌危机!3国签单守护大堡礁》。报道里附了幼体珊瑚在设备旁生长的视频、SAI认证报告,还有古利族长老、研究员、华裔度假村老板的笑脸,凡星的名字彻底成为南太平洋海洋环保的“中国符号”。
而此刻的澳大利亚海洋绿能总部,玻璃门上早已贴满破产清算公告——布拉德不仅抵押了布里斯班的办公楼,还面临大堡礁生态保护组织的集体诉讼,曾经想借“珊瑚保护”谋利的企业,最终成了大堡礁海洋保护的“反面教材”。
第二天一早,陈凡带着团队前往新西兰奥克兰,准备签订澳新地区的第二站合作协议。机窗外,朝阳从南太平洋的海面上升起,金色的光芒洒在珊瑚礁和红树林间,像一条通往“海洋生态守护巅峰”的蓝色航道。
从南极冰盖到南太平洋珊瑚礁,从刚果盆地到苏门答腊雨林,凡星的征程早已超越“技术输出”的边界——它是中国“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全球实践者,是极端环境与海洋生物保护的解决方案提供者,更是不同文明、不同物种与人类海洋活动和谐共生的“桥梁”。而这趟守护地球的旅程,还在继续——下一站,斐济的亚萨瓦群岛,那里有另一段“热带海洋与人类共生”的故事,等着凡星去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