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的火种已然点燃,但通往目标的道路却布满荆棘。根据《青囊补阙录》的理论,布设“五行化煞阵”需要凝聚金、木、水、火、土五种本源或接近本源力量的器物作为阵眼,以其生生不息之力,引导、转化煞气。
土属性之物,相对容易。林家祠堂奠基所用的“五色土”,取自村中五个特定方位,蕴含地气,勉强可充作土行阵眼。
水属性之物,林国安想起村外那条环绕的清水溪,其源头是一口深潭,据说与地下暗河相连,水质清冽甘甜,常年不涸。取潭底沉淀了不知多少年的“阴沉石”,或可替代水行之力。
金属性之物,爷爷那柄传承多年的铜钱剑,本身就有辟邪镇煞之效,且蕴含历代乩童的灵力,可作为金行阵眼的核心。
木属性之物,林妙可带来的那束雷击枣木心,乃是树木承受天雷而不死,凝聚的生机与破邪之力极为精纯,正是上佳的木行载体。
唯独这火行之物,让爷孙俩犯了难。
寻常火焰,凡火也,瞬息即逝,根本无法承载阵法所需的持续与灵性。需要的是那种蕴含灵性、持久不灭,或者与天地之火有联系的奇异火种。
林家传承中,并无此类宝物的记载。林国安翻遍记忆,也只想起年轻时听自己师父提过一嘴,说是在距离林家村百里之外的“烛龙山脉”深处,似乎曾有“地心火髓”或“不灭薪火”的传闻,但那地方山高林密,地势险峻,多有凶兽毒瘴,而且传闻缥缈,无人证实。
“烛龙山脉……地心火髓……”林妙可看着地图上那片被标记为深绿色的、连绵不绝的山脉,眉头紧锁。这无疑是一次充满未知风险的远行。
“我去吧。”林妙可放下地图,语气平静却坚定,“爷爷你需要坐镇村子,防备煞气再次异动。而且,寻找这些东西,本身也是一种历练。”
林国安看着孙女,她眼中的光芒不再是初回家时的排斥与怀疑,也不是恐惧与迷茫,而是一种清晰的目标感和勇于承担的坚毅。他知道,雏鹰终要离巢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