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她开始在几个访问需要特定权限、相对隐秘的“边缘”论坛和资料库中,小心翼翼地输入关键词:
“异常事件处理”
“特殊能力者”
“收容机构”
“公司”
大部分搜索结果都是空泛的都市传说、小说设定或者无法验证的匿名爆料。但她没有气馁,耐心地筛选、排除。
终于,在一个界面极其简陋、需要邀请码才能进入(她通过破解一个简单的JavaScript弹窗绕过,这属于技术范畴)的深层论坛的一个加密子版块(标题为“闲谈莫论国事”)的陈旧帖子中,她找到了一些碎片化的信息。
发帖人ID是“旁观者清”,帖子内容像是酒后牢骚:
“……MD,上次那个‘烂尾楼哭墙’的活儿,差点折在里面。那玩意儿根本不是普通的‘游魂’,起码是‘丁上’级别,怨气都快凝成实体了!上面就派了两个人,带了个破‘消音器’就想搞定?要不是老子机灵,提前布了‘障眼阵’,非得被‘公司’请去喝茶不可……”
下面有人回复:
“知足吧,好歹没碰上‘公司’的正式行动队。我听说他们内部有分类,‘丙级’以下他们懒得管,除非闹大了。‘乙级’以上就是他们的核心业务了,那帮家伙,一个个跟机器人似的,下手黑得很。”
“可不是,他们那‘标准收容程序’,听着就瘆人。好像还有个什么‘风险评估部’,专门给咱们这种人打分,超过一定分数,就直接‘邀请’你去‘配合研究’,美其名曰‘保护性监管’,进去了就没见出来过……”
“慎言!当心隔墙有耳!‘公司’的网络监控不是吃素的!”
帖子到这里就断了,后面再无回复。
林妙可关闭了网页,清除了浏览记录和缓存,心脏却微微加速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