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瓷中读取的记忆碎片,如同在林妙可心中点燃了一簇沉默的火焰。那并非复仇的烈焰,而是一种更加深沉、更加坚韧的力量——理解与继承。
她不再仅仅是为了生存而战,更是为了那些沉默的牺牲者,为了爷爷背负的愧疚,为了父亲逃避的伤痛,也为了姑姑那份直到最后都未曾泯灭的温柔。
这份明悟,让她整个人的气质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之前的她,带着一种被命运推着走的紧绷与锐利,如今,那份锐利沉淀下来,化为一种内敛的坚定。眼神依旧清亮,却多了几分看透世事的沉静与悲悯。
她再次进入藏书阁,但这一次,她的目标不再是具体的符箓或阵法。她翻开了那些记载着林家乩童根本传承、最古老也最晦涩的典籍——《灵源本纪》、《心契篇》。
过去,她囿于科学思维,对这些涉及“心性”、“神魂”、“与天地沟通”的玄奥理论总是半信半疑,难以深入。此刻,带着对家族宿命的全新理解,带着姑姑那份“理解与守护”的共鸣,她重新阅读这些文字,感受截然不同。
字里行间,她仿佛能触摸到历代先祖在迷茫中探索、在绝境中坚守时的心跳。那些关于“以心印心”、“以神合道”、“守护非独力,乃承天地正念”的论述,不再是空泛的大道理,而是与血瓷中感受到的那份悲壮牺牲隐隐呼应。
尤其是《心契篇》中一段关于“道契”的描述,引起了她的注意:
“夫道契者,非符非咒,乃修行者与本心、与天地正气交感而生之无形契约。契成,则心有所执,念有所归,可引冥冥中之助力,壮己身之灵光。然契之根本,在于‘诚’,在于‘一’,在于甘愿承载之‘重’。”
林妙可心中一动。
她的“心灯”,本质是她自身魂力、意志与星碑馈赠结合的产物,其特性是“照亮”、“显影”、“洞察”。这似乎与“道契”的描述有共通之处。她的“道”,她的“契”,会是什么?
她闭上双眼,意识再次沉入识海。那簇心灯火苗依旧微弱,但光华却似乎比以往更加纯净、稳定。
她不再试图去“控制”或“使用”它,而是将自己的心神,完全沉浸在那份新生的明悟之中——对家族牺牲的理解,对守护意义的认同,对姑姑那份无声嘱托的承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