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大剧院音乐会的筹备,如同一场在悬崖边行走的舞蹈。这是“辰音文化”彻底脱离辰光系后的首次独立大秀,只能成功,不能失败。每一个环节,从场地租赁、设备调试、乐队排练到宣传发行,都需要真金白银的投入和精准的把控。
压力是空前的。林清音几乎住在了排练厅,与星城交响乐团的磨合要求极致完美,她不允许自己的专业出现任何瑕疵。而江以辰则坐镇后方,运筹帷幄,调动着“辰音”所有的流动资金和他个人的储备,如同一个冷静的将军,计算着每一分钱的效用。
然而,暗处的绞杀,比预想中来得更快、更狠。
先是几家原本谈妥的二级赞助商,几乎在同一时间,以各种含糊的理由婉拒了合作。紧接着,为音乐会提供核心音响设备的供应商突然通知,原定型号的设备“调货困难”,需要延期,甚至暗示可能无法履约。连票务代理平台也反馈,宣传推送的流量莫名被限,票务销售速度远低于预期。
这一切的“巧合”,指向性太过明显。江瀚甚至没有亲自出手,只是默许甚至暗示了下属,利用辰光庞大的商业网络和影响力,对“辰音”进行了一场悄无声息的围剿。目的很简单——耗尽你的现金流,拖垮你的项目,让你在万众瞩目下狼狈收场。
“江总,设备那边……如果临时更换其他品牌,效果无法保证,而且成本会飙升至少百分之三十。”项目总监的声音在电话里带着压抑的焦急。
“供应商名单给我。”江以辰的声音冷得像冰,手指在平板电脑上快速滑动,调出全球供应链的数据库,“欧洲‘Rhythm Nexus’的合作厂牌,有一款同级替代品,性能更优,我联系空运。差价,从我个人账户走。”
他没有丝毫犹豫,用更高的成本和更广的人脉,硬生生砸开了一条路。
“宣传渠道被限,我们是不是考虑追加投放预算?”公关总监提议。
“不用。”江以辰否决得干脆,“把钱花在刀刃上。联系所有合作过的、有分量的乐评人和音乐自媒体,发邀请函,请他们来看彩排。用作品本身说话。”
他选择了最笨,却也最扎实的方式——依靠口碑和音乐本身的穿透力。
林清音是在一次排练间隙,偶然听到工作人员低声议论资金紧张时,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她走到后台安静处,拨通了江以辰的电话。
“学长,是不是……很困难?”她声音里带着不易察觉的颤抖。
电话那头沉默了两秒,随即传来他依旧沉稳的声音:“专心排练。外面的事,不用管。”
“可是……”
“没有可是。”他打断她,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力度,“林清音,你的战场在台上。台下这些脏东西,别污了你的眼睛和耳朵。”
他独自扛下了所有风雨,只为她能心无旁骛地绽放。
---
首演前一天,最后一次带妆彩排。林清音站在空旷的国家大剧院舞台上,进行最后的走位。巨大的压力和对江以辰的心疼交织在一起,让她在演奏一段高难度轮指时,出现了一个细微的失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