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老秀才题字

在日渐增多的书生常客中,有一位老者格外引人注目。他约莫花甲之年,身形清瘦,背脊却挺得笔直,穿着一件洗得发白、肘部甚至打了同色补丁的深色襕衫,浆洗得十分干净。他的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用一根简单的木簪束着,面容清癯,皱纹如同刀刻,但一双眼睛却依旧澄澈有神,透着历经世事的睿智与温和。他总是独来独往,通常在午后客人稍少的时辰,拄着一根光滑的竹杖,缓步而来。

书院里的年轻书生们见了他,无不恭敬地起身行礼,口称“陈夫子”。沈微婉这才知晓,这位看起来再普通不过的清贫老人,竟是“松涛书院”中一位德高望重的老秀才,虽因种种际遇未能中举,但学问扎实,品性高洁,在书院中教授蒙童,极受敬重。

陈夫子也是“三素套餐”的忠实拥趸。他每次来,总是点一份套餐,且必定是素汤面配蒸山药。他用餐极慢,一举一动都透着老派读书人的从容与雅致。先是用筷子轻轻搅动面汤,观其色泽,闻其香气,然后才小口啜饮,细细品味。吃腌菜时,也是夹取适量,绝不狼吞虎咽。吃蒸山药,更是用筷子小心地分成小块,慢条斯理地送入口中。

他从不与旁人多言,只是安静用餐,偶尔目光会掠过店内,看看墙上贴着的、沈微婉请人写的简单价目表(她开始学着认些字了),或是看看窗外街景,眼神平静无波。用完餐后,他会将碗筷摆放整齐,掏出用手帕包好的十文钱,轻轻放在桌角,然后对上前收拾的沈微婉或李嫂微微颔首,便拄着竹杖悄然离去。

沈微婉对这位陈夫子心存敬意。她虽不懂学问,却能感受到老人身上那股不同于常人的沉静气度。她吩咐李嫂,给陈夫子的面汤要熬得更清些,葱花撒得更新鲜些,山药要蒸得最粉糯的那部分。这些细微的差别,陈夫子似乎都能察觉,每次吃完,他眼中都会流露出淡淡的满意之色。

如此过了月余。这日午后,陈夫子照常而来。天气转凉,他外面罩了件更显破旧的棉袍,但浆洗得依旧干净。他吃完套餐,却并未像往常一样立刻起身,而是沉吟了片刻,招手示意沈微婉过来。

沈微婉连忙上前,恭敬问道:“陈夫子,您有何吩咐?可是餐食不合口味?”

陈夫子摆摆手,脸上露出一丝极淡的笑意,声音温和而苍老:“非也。沈掌柜的餐食,一如既往,清爽适口,老夫甚为感念。”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这间虽然简陋,却处处透着干净、实在的小店,缓缓道:“老夫在这镇上居住教书数十载,见过店铺开张,也见过店铺关门。如沈掌柜这般,诚信经营,童叟无欺,用料实在,价格公道,尤其对我等清贫学子、寒酸老朽,亦能一视同仁,保持洁净,实属难得。”

沈微婉被他夸得有些不好意思,连忙道:“夫子谬赞了,小妇人只是本分经营,糊口而已。”

“本分二字,谈何容易。”陈夫子轻轻叹息一声,似有无限感慨,“世风日下,多少人为逐利而失了本心。沈掌柜能守得住这‘本分’,便是大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