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召见徽商

(注:本章礼节查询于《大明会典》)

此时,周掌柜躬身行礼后道:“陛下,今日拍卖上有个人,草民对其深有印象。”

“拍卖的每面镜子,他都会参与抬价,但最终却一面都未购买。”

“此人叫汪箕,为徽商之首,家族主营盐业和茶叶。”

在脑海里搜索着徽商,徽商强调‘贾而好儒’,虽有兼并土地,压迫灶户(盐工)的行为,

但相比于,在明朝还未亡国,就开始出卖大明的晋商,那还是要好太多了。

豪绅对土地的兼并,是这个时代不可避免的。因生产力低下等原因,土地才是最保值的。

这就是为何‘地主’,会一直到兔子建国后,还依然保持了几年。

但卖国行为,就是不管在哪个时代,都为统治者所不容。

崇祯猜测,江箕之所以抬价却不买,极有可能是知道卖镜子的,是他崇祯皇帝了。

这就比较有意思了,崇祯对王承恩道:“王伴伴去传旨,宣汪箕觐见。”

王承恩带着周掌柜退下后,找了个小太监跟随周掌柜,一起去给汪箕传旨。

像不是很重要的人,王承恩是不会,亲自去传旨的。

到汪箕铺子后,小太监整理了衣袍尖声道:“徽商汪箕接旨,传圣上口谕,宣汪箕觐见。”

此时汪箕很紧张,他看出崇祯的意图了,这是当皇帝所不容的。

上一次这样的人,出现在三国时期,他叫杨修。

《三国志》有记载,杨修恃才傲物,多次揣度曹操意思,后被曹操以扰乱军心罪处死。

这次猜出了崇祯用意,不知道会不会被噶!但紧张归紧张,这皇宫还是必须要去的。

汪箕跟着太监,一路来到东?阁门口,站定后太监高呼:“陛下,汪箕奉旨觐见。”

里面传来王承恩的声音:“陛下有旨,传汪箕觐见。”

随后,东?阁门从里面被打开,王承恩带着汪箕,缓步走了进去。

汪箕一路深埋着头,走到御案前站定,开始行五拜一叩的大礼,过程中始终低垂着脑袋。

朝会时大臣需向,皇帝行四拜一叩礼,大朝会时行五拜一叩礼,明朝是推行臣民一体化。

行至四拜,王承恩上前一步打断道:“陛下开恩,许你四拜即可。”说完,又退回御案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