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收获颇丰

因为他们知道,只要等皇帝一走,地租又会恢复成六成、七成。

崇祯见此高声解释道:“今后,这里的地属于朕,朕说这的地租只有两成五。”

“那就一直会是两成五,你们不需为此担忧,尽情的欢呼起来吧!”

这时一个老佃户,战战兢兢抬头问道:“皇上,今后,果真都是如此吗?”

崇祯郑重道:“朕乃天子,自然是金口玉言,来收租的也不是地方官,是朕的家奴。”

“要是他们敢胡乱征粮,你们只管打一顿后扭送进京,朕自会处理他们。”

在得到皇上再次承诺后,众人开始欢呼起来,这是他们这辈子,听到过最好的消息了。

看到此刻佃户们的欢呼,崇祯的心情,也跟着好了起来。

脱掉身上的常服、鞋袜,崇祯将挽起裤腿光着脚,亲自跑到了田里,想试试拉犁。

你没看错就是拉犁,牛在这个时期是稀罕物,不是你想用就有的。

士绅家是养了耕牛的,但你要想用就得租借,每次使用需要些许银子。

你想想都沦落为佃户了,哪有银子去租耕牛,每年光是湖口的粮食,都要节约着来吃。

现在犁地都是,一人在前背着纤绳,后面一人扶着犁车,这就是华夏祖辈几千年的缩影。

面朝黄土背朝天这一俗语,也正是描绘明朝时期,人力拉犁的画面。

当然,身为皇帝自然不能一直拉犁,稍稍拉了段距离就上去了。

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这仅是劝农的一种方式,还有天坛春祭也是劝农。

这不是赶不上了嘛,在这里做了劝农,回去兴许能少挨些喷。

崇祯站在田埂边道:“你们当好生种田,等朕将来驱除鞑虏,再回来看你们!”

佃户们也没再下跪,而是躬身道:“躬送皇上,皇上也要保护好自己。”

“皇上下次来的时候,煮咱们新收的稻谷给您吃!”

崇祯眼中湿润了,点头道:“好,一言为定,下次朕来的时候。就挑谷子成熟的时候来。”

言罢,崇祯便上了马车,他要回去处理政务了,还有很多事情,等着他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