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变蛟出来后,手下亲兵传来统计,此次出关共计五千五百人。
战马损失两百匹,战斗减员两百二十五人,非战斗减员两人。
至于,为何出现非战斗减员,这也是古代很正常的事,常常因为特殊疾病等引发。
此战算是很完美的战役了,自身战损的战斗人员,战马均不足三百。
斩敌三千七百余人,当然,斩敌之所以能如此之多,皆因明军这边打了个时间差。
蒙古正好在吃饭喝酒,你明军领着骑兵,冲进来就库库砍,砍不够这么多才怪了。
俘虏老弱妇孺,共计六千二百余人,投降的青壮战士和青壮牧民,也有一千八百余口人。
还有些趁乱骑马逃走的,和一些尚在外面未回来的,这些也没必要去管他们了。
算下来这个部落,差不多人口总计在,一万二千人左右,这也是蒙古小部落人员上限了。
因为人口再多的话,为了保证部落人员的口粮,就需要养更多的牛羊。
想要饲养更多的牛羊,就会需要更多的草场,那便不是小部落所能容纳的了。
经过虎大威的大记忆恢复术,俘虏里年长者告诉明军,这里共计二千一百七十户。
他们为了维持日常口粮,每户最少会饲养十头牛、五十只羊,当然这是最低生存需求。
汗王、万户长、大祭司家里,则会有更多的牛羊和战马,至少是普通家庭的三到五倍。
最后统计出来缴获的数字,也跟户数基本对得上,牛两万五千余头,羊十七万余只,战马一万二千余匹。
最可喜的是,战马里面有种公,这对种公资源匮乏的大明,是一个极好的消息。
要知道蒙古某些部落,哪怕跟大明用战马交换物资,那也是雌马或者骟掉的公马。
种公是压根不会换给大明的,所以没骟掉的种公,就相当于一种战略物资了。
古代历来会将战马给骟了,这能延长战马服役周期,未骟的战马八到十年退役。
骟过的公战马,能服役十二到十五年,还能提高战马的负重,使其性格更为温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