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章 年初大案+朝廷公审

这次,刑部的效率前所未有的快,毕竟皇上都在朝堂上发飙了。

张缙彦不过是在户部任过职,如今都离开户部升翰林院了,不过还真让他找到了关系。

经过十余日核查,户部郎中有参与其中,关键这郎中他还是买来的。

刑部顺藤摸瓜,又将吏部郎中吴昌时挖了出来,这家伙在考核政绩之时大肆索贿。

没错,吴昌时就是明着要,你敢不给银子那就是政绩差,明码标价户郎中售价十万两。

吴昌时任职吏部文选司郎中期间,卖官鬻(yù)爵已经到了,丧心病狂的程度。

他运作过最高官职是,山东登莱巡抚一职标价二十万两白银,还是孙元化旧部买的。

好家伙!这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连封疆大吏都给挖出来了,还真是拔出萝卜带出泥。

朝廷近几年,查过最高官职也才总兵,但是总兵属于武官系统,权力远非巡抚可比。

这就是为何副总兵正二品,要找吴昌时花二十万两白银,换到文官系统的巡抚去。

副总兵别看品级高,但他只有军事指挥权,和防务执行权两项。

巡抚加佥都御史衔也才正三品,但其权力可大上天了,军、政、财、监归巡抚一手抓。

当然,这种买官上任的人,他想的可不是为朝廷排忧解难,而是更方便任期内敛财。

在京师的就先下狱,登莱巡抚距离有点远,单程过去最快都要七日时间。

这种抓贪官污吏,没理由用到六百里加急,按正常流程过去最少半个月。

真要抓捕一位封疆大吏,还需先向皇帝请了圣旨,再由六科给事中校对通过后。

才能由刑部派人去抓人,当然也有更快的办法,就是崇祯直接派锦衣卫介入。

既然此案是刑部查出来的,崇祯就没理由直接介入了,只能按照正常抓捕流程走了。

也无需担忧人会跑,传递消息过去也需十天左右,一地巡抚还有几十上百万两银子。

好不容易才搞到手的,不可能放下银子只身跑路,稍做犹豫他就跑不掉。

再说了,这年头一地巡抚想跑路,可没想象的那般容易。

登莱巡抚要真想跑路,也不是完全没机会,搞艘船走海路跑建奴那边去。

在朝廷之中的一应人等,十多天便全部锁拿下狱,崇祯批示后全部斩首示众。

张缙彦与吴昌时两人,刑部建议量刑也是斩首,但崇祯认为斩首太便宜他们两了。

崇祯朱笔御批,两人于西市凌迟处死,抄家所得一应金银财宝,全都充入户部太仓。

这把程国祥可高兴坏了,至于他户部郎中被斩首,他是一点也不感觉伤心。

这种蠹虫杀多少都行,反正银子充到太仓就行,这可不是一笔小钱。

此案牵连者甚多,二十余人被抄家问斩,抄家所得白银近九十余万两。

没错,这还只是光白银一项,还有田产、房产、古董字画等,合计超两百万两白银。

但这里面大头是田产,皇上既然没说田产也充入户部,程国祥大致就明白是何意了。

皇上这几年抄家搞到的田产,全都紧抓在手中不曾放开,稍有点脑子都能想到。

后期定会对大明全境的田地,做一次规模化的调整重组,这明显是皇上的禁区碰不得。

程国祥多精明的人,肯定不会因为此事去触崇祯霉头,反正已经有九十余万两进账了。

一干人犯被处决后,冯英带着结案卷宗,在乾清门前请求面圣。

崇祯在得知后,派太监将其引导进东暖阁,安排好后又低头写了起来。

冯英进来后叩拜道:“臣,刑部冯英叩见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崇祯将圭笔放于笔架,抬手道:“冯爱卿平身,坐吧!此次大案都处理完了吗?”

冯英起身后躬身递上奏折,王承恩接过后放于御案,崇祯拿起来看了看。

见皇上看了起来,冯英拱手道:“陛下,全部涉案在京官员,已经全部法办了。”

“那些分散各地,买官者已派人前往捉拿,臣是来向陛下请示,案犯家属如何处理?”

这几年冯英算是看清了,皇上做任何事情之前,都是先人再事,因此才有此一问。

冯英的问题,还真难倒崇祯了。按《大明律》来说,这些人都是贪腐之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