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袍道士恭敬的叩首道:“陛下,此战我汉家儿郎,必能大胜还朝!”
崇祯听后皱眉道:“平身吧!朕上来拜拜真武大帝,这便下山了无需大张旗鼓相送。”
走在下山的路上,秦良玉犹豫半晌才道:“陛下,臣想领白杆兵出征。”
崇祯笑着摆手道:“秦将军,你身子骨经不起大战了,白杆兵不能调离石柱(重庆)。 ”
秦良玉站定拱手道:“陛下,臣不想整日缱绻于榻前,将军当以战死沙场为荣!”
崇祯依然摇头道:“朕,能理解爱卿之意。你是担心过了今年,不能再为朝廷效力。”
“但秦将军,你已为朝廷做得够多了,沙场冲阵留给年轻人吧!他们也渴望建功立业。 ”
秦良玉满脸懊恼道:“陛下,老臣身子骨还硬朗着呢!若是陛下不准老臣上前线。”
“那便带臣之犬子马祥麟,侄儿秦明翼出征吧!他们都久经战阵,也还很年轻的。”
崇祯上前,扶起躬身的秦良玉,安慰道:“朕,不能驳了秦将军之请,你看这样可否?”
“朕,带你儿子马祥麟出征。但是,他只能做朕的亲卫,不能亲临战阵前锋如何?”
秦良玉虽不太乐意,既然陛下都已定调,那也只得勉强同意了。
众人快马赶至夷陵州南津关,此地水势较缓尚能渡江,之后再逆流而上至石柱。
石柱在长江南岸,像南津关这种大渡口,是有大船能将马带过去的。
崇祯一行人有百余人,在此摆渡的船工都很开心,因为这帮人一趟可运不完。
大点的渡船勉强能容纳,十余匹战马和人员渡江,小号的渡船仅能装下几匹战马。
崇祯走向一个船佬大,好奇问道:“老丈,你们见我等一行过来,都很开心这是为何?”
船佬大摸了摸黝黑的光头,笑道:“你们人马太多,渡口的船家都有生意,便能赚钱。”
“因此,大家肯定是蛮高兴的,上次做这种大生意,那还是两个月前呢!”
崇祯想来,应该是袁枢的钦差队伍,此时他们一行人,怕是都快到云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