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了吧,”苏锦对围观的灾民们说,“工作并不可怕,而且我们会提供培训,确保大家都能胜任。”
经过一番动员和示范,终于有一些人愿意尝试以工代赈。苏锦趁热打铁,详细介绍了具体的实施方案。
“工日核算标准如下:
普通劳动:每日工作六个时辰,计一个工日,报酬三十文;
技术劳动:需要特殊技能的工作,计一点二个工日,报酬三十六文;
重体力劳动:如搬运石料、挖深沟等,计一点五个工日,报酬四十五文。”
她指着准备好的表格:“每个人的工作情况都会详细记录,包括工作时间、工作内容、工作质量。每日结算,每周发放。”
一个年轻人举手问:“如果干得不好怎么办?”
“按质量分等级,”苏锦回答,“优等:全额报酬;良等:九成报酬;中等:八成报酬;差等:七成报酬。但我们会提供指导,帮助大家提高。”
“按劳分配的原则是:
多劳多得:工日多的收入高;
优劳优得:质量好的有奖励;
技劳技得:有技能的报酬高。”
一个老汉担心地问:“我们这些老弱病残怎么办?总不能让我们也去挖沟吧?”
苏锦早有考虑:“我们设立了照顾人群的特殊安排:
老人(六十岁以上):安排轻松工作,如看管工具、记录工时等,报酬二十文;
妇女(有幼儿的):可以在家做手工活,如缝补、编织等,按件计酬;
病残人员:根据具体情况安排力所能及的工作,报酬不低于十五文;
儿童(十二岁以上):可以做辅助工作,如传递工具、清理现场等,报酬十文。”
“总之,只要愿意参与,就有适合的工作和相应的报酬。”
苏锦拿出一份详细的工作清单:
“目前规划的工作项目包括:
基础设施类:修复道路、疏通沟渠、加固堤坝、建设临时住房;
环境整治类:清理废墟、平整土地、植树造林、垃圾处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