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餐四:申请缓征,分期缴纳,免收利息。”
刘德二看着这个“菜单”,忍不住笑了:“苏姑娘,您这设计真有创意!比真正的菜单还精美呢。”
“既然是为民服务,就要让大家看得明白,选得放心,”苏锦得意地说,“而且有了选择,大家心里就不会有怨气。”
老孙拿着“菜单”仔细看着:“我选套餐三,用粮食缴纳,这样最划算。”
“不过,”苏锦严肃地说,“折征和缓征都是有条件的,必须经过灾情评估,确实受灾才能享受优惠。”
接下来几天,苏锦忙着制定折征缓征的详细规则。
“首先要建立灾情评估机制,”她对萧廷汇报,“由村委会、互助会和府衙共同组成评估小组,实地查看受灾情况。”
“评估标准是什么?”萧廷问。
“我制定了三个等级,”苏锦拿出一张表格,“轻灾减产不足三成,可享受九折优惠;中灾减产三到五成,可享受八折优惠;重灾减产超过五成,可享受七折优惠或申请缓征。”
萧廷看着密密麻麻的表格,佩服地说:“你考虑得真周全。”
“这还不够,”苏锦继续说,“我们还要建立粮食收储体系,接收农民用来折征的粮食。”
她指着另一张图纸:“我设计了标准化的粮仓,既能保证粮食质量,又能方便管理。”
刘德二在旁边听着,越听越觉得神奇:“苏姑娘,您这脑子是怎么想出这么多办法的?”
“这叫应急管理,”苏锦笑着说,“做账房的,就得考虑各种突发情况,提前准备应对方案。”
折征缓征政策很快就开始实施了。评估小组深入各村,仔细查看受灾情况。
“老孙家的田确实受灾严重,”评估员认真记录,“减产超过五成,符合重灾标准。”
老孙感激地说:“多亏了苏姑娘的政策,要不然我们真不知道怎么办了。”
在粮食收储点,苏锦亲自检查收购情况。
“这批稻谷质量不错,”她仔细检查着,“按照市价九折折算,老孙家的田赋就算缴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