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羲和’。”洛城吐出这两个字,目光灼灼地看着秦书墨,“一套完整的机甲系统设计图,远超我们现有的技术。我父亲在信里说,它是……希望。”
通讯那头陷入了长达十几秒的沉默。
秦书墨的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似乎在权衡着什么。
最终,她抬起头,目光复杂地看着洛城,缓缓开口:
“洛城,你父亲没有骗你。‘羲和’,是真实存在的。”
洛城的心猛地一跳,屏住了呼吸。
“但它并非全新设计打造的。”秦书墨的声音低沉而清晰,“就是十五年前,华夏航天总局于西北戈壁深处发现的曦光文明飞船残骸中,除了我和那位生物学家,以及部分文明资料外,还有一些残破的机甲。”
秦书墨调出一份高度加密的档案投影,上面显示着模糊的、充满异星风格的飞船残骸图片和一些残破的机甲。
“‘羲和1号’机甲,并非凭空设计,它是集全国顶尖之力,以那艘飞船的材料与技术和那些残破的机甲为核心蓝本,结合人类科技进行逆向工程和改造的产物。可以说,它是人类技术与曦光遗产融合的结晶。”
洛城震惊地听着,父亲信中的碎片与秦书墨的话逐渐拼凑出一个惊人的真相。
“但是,”秦书墨话锋一转,语气变得无比凝重,“华夏遇到了无法逾越的障碍。‘羲和1号’最核心的能源与推进系统——其原装的反物质引擎,在飞船坠毁时遭受了不可逆的严重损伤。”
“反物质引擎?”洛城喃喃道。
“是的。”秦书墨点头,“其原理并非我们熟悉的约束湮灭反应,而是一种更为精妙、近乎‘艺术’的能量操控方式。它似乎能直接从时空结构本身汲取能量,效率极高,几乎无污染,输出稳定而强大。但它的内部构造,尤其是能量约束场生成器和物质注入器的核心部件,蕴含着远超我们理解的物理规则和材料科技。我们无法复制,甚至无法完全理解其损伤机理,以现有的蓝星科技水平,完全修复的可能性为零。”
“这个原理也就是现在月球基地正在研究上次幽蓝提供的反物质能源方案。”
“当时华夏工程团队经过无数次失败,最终不得不采取替代方案。”秦书墨的声音带着一丝无奈,“我们移除了无法修复的反物质引擎,替换为我们目前最先进的可控核聚变反应堆。”
“这个替代方案,带来了一个致命的缺陷。聚变引擎的输出功率有其极限,且能量爆发性远不如原装引擎。当‘羲和1号’运行常规系统时,其性能与我们的最新一代‘刑天’战术机甲相当。但是——”
小主,
秦书墨加重了语气,目光锐利地看向洛城:“一旦试图激活那些源自‘曦光’文明的高阶功能,例如大范围能量护盾、高能粒子束武器、或者进行超高速机动,就需要瞬间抽取远超聚变引擎设计标准的庞大数据。系统必须强制过载运行,压榨反应堆的每一分潜力。”
“根据理论计算和地面极限测试,在这种‘曦光模式’下,‘羲和1号’最多只能维持20分钟的全功率输出。超过这个极限,反应堆的磁约束系统将因无法承受巨大的等离子体压力和热负荷而失效,有80%的可能导致核心熔毁并引发灾难性爆炸。其威力,足以摧毁一个小型月球基地。”
“这就是‘羲和1号’一直被封印在羲和学院最深处的禁库中,从未投入实战的真正原因。它不是武器,它是一个……理论上可行,但缺乏合适‘心脏’的潘多拉魔盒。开启它,需要付出难以想象的代价。”
秦书墨的声音沉重无比,“华夏解决了‘如何驱动’的问题,却无法解决‘如何安全地全力驱动’的问题。反物质燃料的制备与稳定储存,更是横亘在我们面前的另一座大山。”
“而曦光文明的最后活下来的我和那位生物学家,并不能提供相应的帮助。一来当时我只有7岁,二来,这个技术不是一个人就可以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