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那位始皇帝继承六世基业,最终一统天下。虽说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但若非雄才大略之主,岂能在短短十余年间完成如此伟业?他的诸多决策极具前瞻性,虽然让当代百姓受苦,却都是为了华夏的长远发展——书同文、车同轨、修筑长城......

只可惜这具身体太过虚弱,穿越到大秦却无缘得见始皇帝,实在遗憾。这就如同去了京城却未登长城,到了杭州却未游西湖一般。

麟兄可是有什么顾虑?见陈麟神色迟疑,青年似有所觉,莫非信不过括的为人?麟兄但说无妨,无论什么言论,括都绝不会怪罪。

陈麟望着地上的药材,苦笑摇头。即便说出来,恐怕括兄也不会相信。况且看到这些药材,他更担心的是此战秦军可能失利,括甚至可能战死沙场。

括是他在大秦结识的第一个朋友,自然不愿见他遭遇不测。但历史大势,岂是他这个病弱之躯和军中普通将领能够改变的?

接下来这番话,不过是些荒谬之论,括兄姑且听之,信与不信全凭自己。陈麟缓缓道,如今大秦击败赵国,兵临邯郸,赵国能用的将领屈指可数。

在下听闻赵国有位将军名叫李牧,恐怕只有他能担此重任。若由他领兵......大秦恐怕要遭遇败绩。

说完这番话,陈麟已是气喘吁吁。对面的青年满脸困惑:麟兄为何如此看重那赵国李牧?我秦军士气正盛,他如何能胜?

陈麟喘息片刻,继续道:括兄,秦军士气虽高,但李牧绝非急功近利之人。此人能击退匈奴,必是擅长运动战与持久战的老手。

他定会采取筑垒固守、避免决战的策略,待我军疲惫再伺机出击。而我军战线绵延千里,不利久战,很可能会设法诱李牧出战......

但那李牧,等的恐怕就是这个机会。括兄难道以为赵国当真士气低迷不成?

长平之战后,赵国举国披麻戴孝,如今又被秦国逼至绝境!

括兄!

须知哀兵必胜!

陈麟并未过多谈论李牧,毕竟他只能用道听途说来解释。

在这方小院度过二十载春秋,连墙角有几只蚂蚁他都了然于心。

一年到头出门的次数屈指可数。

追求长生,

首先要耐得住寂寞!

此战!

括兄务必谨慎行事!

陈麟神色凝重地叮嘱,明知难以改变结局,却仍发自肺腑地期许。

咳咳咳!

话音刚落,他便剧烈咳嗽起来,转身扶着墙喘息不止。

平日寡言少语,皆因多说几句便会呼吸困难。

麟兄保重!

青年轻拍陈麟后背,待其摆手示意后才继续道:括,记下了!

眉宇间浮现忧虑。

虽自信秦军必胜,但这番话却让他心生迟疑。

陈麟微微颔首,苍白的面容因咳嗽泛起病态的红晕。

麟兄真不愿出山相助?

青年再度相邀,将方才的分析牢记于心。仅凭传闻就能洞悉赵将李牧,这等见识岂是常人能有?

括兄不必再劝,在下心意已决。

陈麟态度坚决。

也罢!

年末若得胜归来,再来叨扰。

届时望麟兄莫要装作不识。

青年起身拱手,笑意温润。

定当扫榻相迎。

陈麟欲起身相送,被青年制止:留步,括先行告辞。

临别时,陈麟又郑重叮嘱:切记!

青年郑重点头,轻轻掩上柴门。

巷口处,

青年仔细关好院门,穿过幽深小巷。

巷外,一队黑甲骑兵肃立等候,见青年立即下马行礼:

将军!

为首的县丞恭敬作揖:蒙将军!

青年望着县丞,想起自己所用的化名。他珍惜这份纯粹的情谊——既钦佩陈麟的才华,更敬重其病弱之躯中不屈的意志。

作为蒙氏嫡子,在咸阳时接近他的人都别有用心。唯有以这个化名相交,才能保持这份难得的知己之情。

刘县丞,

每月按方送药至此处,只说是所赠,切莫提及字。

遵命!

那座院落不许任何人打扰,明白吗?

下官明白!

县丞连连应诺,偷眼望向巷尾紧闭的院门,满脸艳羡。

这位贵人的真实身份,可不只是将军啊!

蒙氏嫡长子,单名一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