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何先生,这位是王府账房金忠先生,日后支取银钱之事,皆可与他商议。”
朱棣话音未落,金忠已拱手施礼:“在下金忠,见过何先生。”
何秋当即还礼:“金先生客气,往后多有叨扰。”
以何秋性情,寻常人未必能得他抬袖相迎。
但金忠绝非等闲。
燕王府谋士如云,最得朱棣倚重的唯有金忠与姚广孝二人。
姚广孝人称病虎,行事诡谲,何秋对此人素无好感。
金忠恰恰相反,品性高洁,行事光明磊落。
靖难之役时,姚广孝坐镇顺天,金忠随军出征,二人南北呼应,助朱棣夺取天下。
何秋向来敬重这般德才兼备之士。
故特以抱拳之礼相待,给足颜面。
金忠自然喜形于色,对何秋顿生好感。
见礼已毕,朱棣邀二人于院中石桌旁落座。
“何先生此前建言本王暂缓蓝玉之事,专心积累声望,不知可有何具体良策?”
朱棣执礼甚恭,虚心求教。
何秋挑眉反问:“殿下麾下谋士如云,何须舍近求远来问计于鄙人?”
朱棣坦然相告:“本王初至封地,幕僚们尚未熟悉此间情势,实在无计可施,这才特来向先生请教。”
何秋几欲扶额叹息。
朱棣简直将他视若神明。
历史上那些声名显赫的谋臣都无计可施的事情,他又怎能想得出办法?
“殿下,若要积攒声望,最佳途径莫过于解决民生疾苦,你们不妨从这方面入手。”
何秋给出了一个相当官方的回答。
朱棣脸上掠过一丝失望。
他本就是雄才大略之人,自然明白安定民生便能赢得民心的道理。
但说来轻松,做起来却难如登天。
朱棣专程来找何秋,本是想讨一个能立即施行的具体对策。
没料到何秋也只给了一个大致方向。
不过朱棣并未强求,又与何秋闲谈几句后,便带着金忠告辞离去。
积累声望之事,毕竟急不得,还需徐徐图之。
……
次日清晨,何秋一睁眼,脑海中便响起系统的提示音。
【新的一天开始,宿主可再次进行签到。】
何秋尚未完全清醒,已下意识默念“签到”!
【签到成功,恭喜宿主获得一千株红薯苗,物品已存入个人物品栏,请宿主自行提取。】
“红薯苗?”
何秋猛地坐起身,脸上难掩兴奋。
他早就想吃红薯了。
但红薯直到万历年间才传入中原,如今大明初立,根本没有这东西。
因此何秋只能将这份馋意压在心底。
没想到今日签到竟奖励了红薯苗,实在是大喜过望。
只要将红薯苗种下,等上四五个月,就能尝到甘甜可口的红薯了。
何秋咽了咽口水,立刻打开物品栏,准备提取红薯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