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教子
转瞬已是五六月份,临近朝廷既定出征之期。朱棣奏请的惠民药局之事引得朱元璋震怒,严惩了一批官员,文臣集团处理医官时尤显狠厉。
许是怀着"我等尚处境艰难,尔等微末医官竟敢贪墨"的心思?
至于朱棣所奏军营医制,朱元璋再三权衡后暂缓实施——军费实在难以支撑。
若按五万伤兵计,二十万大军所需药材确非小数。
倒是同时进呈的《赤脚医生手册》颇得圣心,朱元璋下旨刊印天下,欲使其如《大诰》般入户一册。
先前何秋编纂的《洪武字典》已令朱元璋深感满意,虽年号洪武,亦盼在文治上有所建树。
盛世修典,《洪武字典》既具教化之功,又暗合政治寓意,正合其意。此番《赤脚医生手册》若能如《大诰》般普及民间,又将成就一桩德政。
朱元璋欣然为何秋追加封赏,不过谕令传至何秋处,约需月余时日。
……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一封八百里加急军情抵京,锦衣卫密报呈至御前。
朱元璋阅毕龙颜大悦,唯念及太子朱标又觉头疼,遂传其至殿中。
密报递与朱标,未置一词。
朱标展卷细读,面庞渐染赭色。
平日东宫属臣多言锦衣卫之弊,他屡次上书奏请裁撤。此刻密报所言,恰似当面掌掴。
"父皇,若密报属实,北元内乱正宜提早发兵。锦衣卫侦得此讯,理当 ** 行赏。"
朱标虽受近臣影响不喜锦衣卫,然秉性仁厚务实,既见其功,便不愿抹煞。按密报所言,北元朝廷分崩离析,确是出兵辽东良机,或可借此重创北元根基。
朱标即便缺乏实战经验,他的岳父是常遇春,内弟是蓝玉,该明白的军务自然也懂。
若军报所言属实,辽东的蒙古军必败无疑。一旦朝廷收复辽东、重获养马之地,草原上的蒙古势力便不足为患。
这份军报价值重大,却偏偏出自朱标屡次上书请求裁撤的锦衣卫,令他格外难堪。
虽然军报未提,但朱标心知,获取如此重要的情报必然牺牲众多。
锦衣卫付出惨痛代价,自己作为太子却一再提议撤销他们的机构,岂不让人寒心?
想到这里,朱标心中沉重,低声说道:“儿臣有错,请父皇责罚。”
朱元璋语气幽深:“你有什么错?”
“儿臣未察实情,便建议裁撤锦衣卫,实在有负这些为国效力的功臣。”
朱元璋未作肯定,只道:“身为天子或太子,不会出错。错的永远是下面的人,你可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