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骚扰持续了三天。日军被搅得焦头烂额,推进速度大大放缓。但这只是开始。
第四天,谢文渊使出了杀手锏——地道战。
太行山的地道网络经过半年扩建,已经能连通大部分村庄。利剑队员们在地道中神出鬼没,今天在这里打冷枪,明天在那里埋地雷,让日军寝食难安。
最让日军头疼的是,他们根本找不到地道的入口。每次以为清理了一个区域,第二天又会从意想不到的地方冒出八路军。
“八嘎!这些土拨鼠!“小林少将气得砸碎了指挥部的桌子。
但谢文渊知道,这样的战术只能拖延时间。日军的包围圈在慢慢收紧,留给主力转移的时间不多了。
第五天夜里,他收到一个坏消息:南路转移部队在渡河时遭遇日军埋伏,损失惨重。
“必须把鬼子的注意力引开。“谢文渊对队员们说,“我们来个围魏救赵。“
他选择的目标是日军的后勤基地——平阳堡。这里储存着日军扫荡所需的全部弹药和粮食。
“太冒险了,“林婉茹反对,“平阳堡守备森严,去了就是送死。“
“正因为森严,鬼子才想不到我们敢去。“谢文渊眼中闪着决然的光,“而且,我们不是去强攻。“
他的计划大胆得近乎疯狂:利用日军俘虏的军服,化妆成日军混平阳堡。
挑选出来的十名队员都会些日语,身材也与日军相仿。在夜色掩护下,他们大摇大摆地走向平阳堡大门。
“站住!什么人?“哨兵用日语喝问。
“第三中队巡逻队,“谢文渊用流利的日语回答,“奉命加强警戒。“
哨兵检查了证件——这些是从日军尸体上搜来的真证件——挥手放行。
进入堡垒后,队员们按计划分头行动。两人控制大门,三人占领制高点,其余人随谢文渊直扑弹药库。
平阳堡内部比预想的还要复杂。日军显然吸取了教训,在重要设施周围设置了多重哨卡。
“长官,请出示特别通行证。“弹药库前的哨兵拦住他们。
谢文渊假装在口袋里翻找,突然一个手刀击晕了哨兵。队员们迅速解决其他守卫,冲进弹药库。
库房里堆满了弹药箱。谢文渊立即组织安装炸药。
就在这时,警报响了!
“被发现了!“一个队员惊呼。
“继续安装!“谢文渊冷静地下令,“给我五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