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几位企业家陆续发言,问题涉及审批流程、融资贷款、人才引进、政策落地等多个方面。林万骁听得非常仔细,不时插话询问细节,相关部门的负责人也被要求当场解释政策或做出承诺。会场气氛逐渐热烈起来,企业家们感觉到,这位林书记是真心来解决问题的。
轮到一位做农产品深加工的中型企业主发言时,他显得有些激动,声音也大了几分:“林书记,各位领导,我不是针对谁,我就是想说,我们企业最怕的就是政策变来变去!以前说好的补贴、扶持,换一任领导就没了下文,我们前期投入那么大,现在真的很困难!”
这话隐隐指向了当前的政策环境,会场瞬间安静了一些,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林万骁,也包括那几位“联名信”的签署者。
林万骁没有动怒,反而点了点头,表示理解:“这位老板说的问题,很现实,也很有代表性。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确实是营商环境的核心。”
他话锋一转,语气变得严肃而清晰:“但是,我想明确一点,市委市政府强调的政策稳定,是指那些符合法律法规、经过科学论证、有利于西明长远发展的好政策,我们会一以贯之,坚决落实!而对于那些基于虚假数据、为了个人政绩、甚至可能掺杂了私心杂念的‘政策’,我们不仅要变,还要彻底纠正!这既是对国家负责,对人民负责,也是对绝大多数守法经营、依靠真本事发展的企业负责!”
他目光如炬,扫视全场:“我相信,在座的各位,没有哪一家是靠着弄虚作假、靠着不正当的政商关系发展起来的吧?真正有竞争力的企业,渴望的是公平、透明、法治的环境,而不是某些人开小灶、给偏饭带来的短暂‘好处’!”
这番话,掷地有声,既回应了关于政策稳定性的质疑,又巧妙地将矛头指向了郑国涛过去那套依靠数据造假和利益输送构建起来的畸形政商关系。几位签署了联名信的企业主,脸上顿时一阵红一阵白,羞愧地低下了头。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那位发言的农产品企业主愣了片刻,随即用力点头:“林书记,您说得对!我们要的是公平!只要环境公平,我们靠自己拼,再难也认了!”
会议继续进行。轮到那几位“联名信”签署者发言时,场面变得有些微妙。其中一位姓吴的建材老板,硬着头皮站起来,支支吾吾地说了一些“融资难”、“市场竞争激烈”等不痛不痒的问题,绝口不提联名信中的激烈言辞。
林万骁没有点破,只是平静地要求金融办和银监局的负责人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研究提出更具针对性的纾困措施。
座谈会持续了三个多小时,林万骁自始至终保持着耐心和专注,现场协调解决了七八个具体问题,对暂时无法解决的,也明确了责任单位和办理时限。会议结束时,大多数企业家的脸上都带着满意甚至感激的神情。他们亲眼看到了这位市委书记务实、高效、敢于担当的作风,之前网络上那些关于“独断专行”、“蛮干硬上”的谣言,在事实面前不攻自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