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雷霆之怒

发言内容大同小异,但语气之诚恳、态度之坚决,却是空前的。没有人敢在这个时候流露出丝毫的不以为然或同情。

赵大河在小组里发言时,额头冒汗,声音都有些结巴:“俺……俺坚决拥护欧部长的批示!这件事太恶劣了!俺虽然没去,但俺也得深刻反思,以后……以后一定更加严格要求自己,绝对不碰红线……”

曹云峰的发言则一如既往地条理清晰:“这件事性质确实非常严重,不仅是个别人的违纪问题,更损害了组织的形象和公信力。我们必须从思想根源上查找原因,深刻理解‘严管就是厚爱’的深层含义,真正把纪律规矩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傅逸明发言时表情严肃,语气却相对平静:“赞同各位同志的看法。教训是深刻的,警示是巨大的。我们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要时刻牢记身份,牢记职责,守住底线。”

林万骁的发言言简意赅:“完全拥护组织决定。此事再次证明纪律是带电的高压线,触碰必遭严惩。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必须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增强政治定力、纪律定力、道德定力、抵腐定力。”

讨论结束后,每个人都需要提交一份手写的书面反思材料。平时龙飞凤舞的字体,此刻都变得工工整整,仿佛每一笔每一划都带着小心翼翼的敬畏。

午休和晚饭时间,食堂里也异常安静。学员们默默地吃饭,很少交谈,即使有交流,声音也压得极低,内容也多与整顿学习有关。那几张空着的餐桌,无声地提醒着大家刚刚发生的风暴。

一种人人自危的情绪在悄然蔓延。这次是李方军他们撞到了枪口上,下次呢?谁又能保证自己永远不会行差踏错?欧部长的震怒和“绝不姑息”的态度,让所有人都真切地感受到了纪律的冰冷和威严。

党校,这座锤炼党性、培养干部的熔炉,此刻正以最直接、最残酷的方式,执行着它的淬火功能。高温之下,杂质被无情灼烧,而真正的精钢,也需经历这番锤炼,方能更加坚韧。

林万骁坐在书桌前,铺开稿纸,却并未立刻动笔。他望着窗外沉沉的夜色,知道这场由欧锦年部长亲自掀起的雷霆之怒,仅仅是个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