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江省城昌南市,空气中弥漫着熟悉的、带着些许煤烟和寒意的味道。林万骁奉部里之命,就“启明星”改革方案在地方的初步反响及潜在风险,与北江省委进行一轮非正式的意见征询和沟通。
飞机落地,舷窗外熟悉的景致勾起了无数回忆。当年他从这里起步,历经青桥、龙湖,最终走向京城。如今重返,身份已从地方的实干者,变成了携带中央部委视角的“京官”。
接待规格无可挑剔。省委办公厅副主任亲自在贵宾通道等候,专车直接驶入省委大院安排的宾馆。房间茶几上,已经摆好了北江特色的果盘和刚沏好的热茶,细致周到。
短暂的休整后,省委书记顾沉舟的秘书便打来电话,语气恭敬:“林局长,顾书记晚上在‘松苑’设宴,为您接风,郑同林书记也参加。”
“松苑”并非对外营业的场所,而是省委内部用于接待重要客人的小餐厅,环境清幽,保密性好。顾沉舟将地点选在这里,本身就传递了一种超越常规接待的亲昵与重视。
傍晚,林万骁准时赴约。走进“松苑”那间熟悉的包间,顾沉舟和郑同林已经在了。顾沉舟依旧是那副沉稳如山的样子,只是鬓角似乎又多了几丝白发,见到林万骁,脸上露出温和的笑容,主动伸出手:“万骁,回来了。”
没有称呼官职,一声“万骁”,瞬间拉近了时空的距离,仿佛他还是当年那个在顾沉舟麾下冲锋陷阵的得力干将。
“书记!”林万骁紧走两步,双手握住顾沉舟的手,语气带着由衷的尊敬,“您风采依旧。”
“老了,比不上你们年轻人了。”顾沉舟拍拍他的手背,目光在他脸上停留片刻,带着审视,也带着欣慰,“在部里干得不错,‘启明星’这一仗,打得漂亮。”
这时,郑同林也笑着上前:“万骁局长,欢迎回家!”他如今已是北江省城昌南的市委书记,位高权重,对林万骁的称呼巧妙地用了官职,既显尊重,也划定了彼此当前的身份。
“郑书记,您太客气了。”林万骁与郑同林握手,态度不卑不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