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姓平时吃的就是麦饭,麦饭并不是面粉做成的面食,而是直接将麦粒蒸煮而成一顿餐饭。
麦饭在这个时候是一种较为廉价的粗劣的食物,也是老百姓的主食。
当然了,麦可以通过加工制作成面粉,制作成粗面和细面。
稻米和粟米同样如此。
周阳看过价格以后心里计算了一下,一斤粗面居然要八文钱一斤,而一斤麦只要四文钱,一斤粟米是五文钱。
至于细面和稻米他没有看,虽然他现在有钱,但是也不是大傻子,几百个大老爷们都吃细面和稻米,那的吃多少钱啊。
这细面和稻米,那就是有钱有权的人才能经常吃得起的,而且也只是主家吃,旁边下人照样也得吃麦饭吃粗面。
周阳打算粟米和麦饭轮流吃,粗面的话两天吃一顿,偶尔来点猪肉给大家改善下。
很多人可能觉得周阳小气了,那是周阳太理解这个年代的人了。
大家不要用现代人的思维去考虑,现代人还缺吃的吗?
这个年代的人长期劳作每天都还吃不饱,真要放开吃的话,一天吃个三四斤是没问题的。
周阳前世因为是个三国迷,经常看到打仗的时候因为缺粮食,所以周阳特地查了许多资料。
古代一人一天大约吃一斤到两斤的粮食。
根据史料记载,古代人的饭量有所不同,但一般来说,普通人的饭量大约在一斤左右,而重体力劳动者可能会达到两斤或更多。?
而周阳现在是管饱,那还不敞开肚皮吃啊。
当然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吃个三四斤的。
周阳心里默算了下,一人一天按四斤算吧,二百人的话一天八百斤,一个月就要二百石粮食。
这要的多了必须要砍价啊,这才是生活的乐趣,千万不要以为古人买东西不砍价。
不砍价的要么是人傻钱多,要么就是舍不下面子。
周阳可不会像古人砍价那么含蓄,他直接跟粮铺掌柜的开始了杀价。
利于他那三寸不烂之舌,在经过长达半个时辰的杀价下,终于把麦和粟米的价格每石砍掉了二十文,粗面的价格更是每石砍掉了四十文。
周长河也是惊呆了,这一个月就省了好几两银子。
这都相当于他们一家半年的收入了,三郎这以后啥也不干,就是去帮人去杀价买东西,也能不愁吃喝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家里没地方,周阳自然不可能一下子就买一月的粮食的,他打算定期让粮铺送粮食,每次先付个定金,粮食到了以后就结清。
粮铺自然是有牛车的,一个牛车拉个两千斤粮食还是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