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忆居的晌午,阳光正好,院门口的石凳上却坐了三位陌生的乡干部,他们是邻乡的老周、小吴和阿娟,手里都攥着皱巴巴的笔记本,脸上带着“取经”的急切。
“听说老秦你们乡最近变化大,老乡们都夸干部办实事,我们特地来问问,咋把那股‘庸懒劲儿’给改过来的?”老周搓着手,“我们乡也有不少愁事——
北岗村的果林销路堵了,果子烂在树上;南洼村的小学教室漏雨,孩子们上课得躲着滴水;还有乡卫生院的设备旧了,老乡们看病得跑几十里路,我们想干事,可不知道从哪儿下手!”
他们话音未落,石桌上的凡尘镜泛起淡淡的橙光,镜中画面透着“想干却难干”的焦灼:
北岗村的果林里,果农们看着满树熟透的苹果叹气,小吴拿着收购商的电话,眉头紧锁:“对方说我们的苹果没品牌,给的价太低,根本不赚钱。”
果农老张蹲在树底下,把烂了的苹果往兜里塞:“这可是我们一年的收成,烂了可咋活?”;
南洼村的小学里,一间教室的屋顶漏着雨,雨水在地上积了小水洼,阿娟站在教室里,看着孩子们把桌子往中间挪,心里发酸:
“修屋顶得找施工队,可村里没资金,乡财政也紧,总不能让孩子们一直这么上课。”;
乡卫生院的诊室里,老周正对着旧血压计发愁,这台机器测三次能有两个数,来看病的老乡摇着头:
“周院长,这机器不准,我们还是去县里看吧。”老周想留,却张不开嘴——卫生院就这一台能用的血压计,B超机早就坏了,一直没修。
仙力指南的虚影缓缓展开,系统的声音带着鼓励:
【检测到新的“基层实干延伸”需求。邻乡出现“产销梗阻、民生设施薄弱、公共服务不足”三类新问题,需宿主们协助解决当前3起案例,将“实干之风”传递扩散,以经验解新愁,以行动应旧盼,让更多基层干部学会“敢干事、会干事、干成事”。】
“你们不是‘不会干’,是没找对‘破题的路子’。”叶尘给三人倒上热茶,“北岗村的苹果没销路,不能只等着收购商来,得想想怎么打出名气,比如线上卖、做深加工;
南洼村小学修屋顶,不一定非要等财政拨款,试试发动乡邻捐点钱、出点力,再找县里的公益组织帮帮忙;
卫生院的设备旧了,可申请‘基层医疗设备补贴’,再和县里医院对接,看看能不能调配一台闲置的血压计先用着。”
老秦在一旁点头:“是啊!以前我们也觉得事难办,后来跟着叶尘小哥他们学,才知道只要肯琢磨、肯动手,办法总比困难多。
今天你们来得正好,咱们一起去邻乡,把这些事一件件捋清楚。”
九人跟着老周、小吴、阿娟,往邻乡赶去。这一次,他们不仅要解决新问题,还要把东河村、西坡村的实干经验,传递给更多想干事的基层干部。
一、北岗村:苹果找新路,产销梗阻“通”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