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青石试点启新篇,三措并举破医疗困局

院长眼前一亮:“这个方案好!我们医院的专家平时都忙得脚不沾地,下乡坐诊既能缓解乡镇的看病压力,也能让专家了解基层的病情,积累经验。分级转诊通道要是能打通,也能缓解我们医院的住院压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当天上午,三人就协助县医院制定了专家下乡坐诊表:每周一,内科专家去白岩镇卫生院;每周二,儿科专家去李家坳乡卫生院;每周三,骨科专家去王家坪乡卫生院……坐诊信息通过“医疗资源共享APP”同步到各乡镇,村民们可以提前预约,不用再跑到县城排队。

下午,柳若雪三人跟着内科专家张医生,来到白岩镇卫生院坐诊。卫生院的候诊区早已坐满了人,都是提前预约好的患者。一位老太太拿着病历本,激动地说:“我这老毛病看了好几年,一直想找张医生看看,可县医院的专家号太难挂了,没想到今天张医生来镇上了,真是太方便了!”

张医生耐心地为每位患者问诊,详细记录病情,开出处方。遇到需要做进一步检查的患者,他直接通过“医疗资源共享APP”,帮患者预约了县医院的检查时间和专家复诊号:“你下周一去县医院做检查,检查结果出来后,直接去我的门诊复诊,不用再排队挂号。”

沈清薇和苏瑶则在卫生院里,给医生和护士培训“分级转诊流程”:“以后遇到看不了的病人,直接在APP上提交转诊申请,县医院会优先安排接诊;县医院的病人要转下来康复,我们也会提前做好准备,安排好床位和康复计划。”

当天傍晚,张医生共接诊了35位患者,其中5位需要转诊到县医院,2位从县医院转下来康复。他笑着对柳若雪三人说:“以前总觉得下乡坐诊是负担,现在看来,不仅能帮到老百姓,还能减轻县医院的压力,真是一举两得!”

离开白岩镇卫生院时,柳若雪看到候诊区的电子屏上,正在滚动播放下周的专家坐诊信息,不少村民围着屏幕,用手机拍照记录。她对沈清薇和苏瑶说:“县乡医疗的‘双向奔赴’,不仅是资源的流动,更是信任的传递——让老百姓相信基层能看病,让基层相信县医院能兜底,这样分级诊疗才能真正落地。”

三、流通组:药品采购平台的“破冰”

吴莲、苏晴、叶婉清三人(此处按前文设定分组,故调整参与流通组协助)来到青石县卫健委,和相关负责人一起,搭建“青石县县乡统一药品采购平台”。平台的核心是“直接对接、减少环节、公开透明”——由县卫健委统一组织,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医院联合采购,直接与药厂和一级批发商对接,砍掉中间不必要的加价环节。

“我们先从常用药入手,比如感冒药、退烧药、慢性病药,这些药用量大,老百姓需求迫切。”吴莲指着电脑屏幕上的药品清单说,“我们已经联系了三家药厂和两家一级批发商,他们都愿意以出厂价或一级批发价,给我们供货。”

苏晴打开平台的后台系统,上面显示着药品的名称、规格、生产厂家、供货价格和采购数量:“每个医疗机构都可以在平台上提交采购需求,我们汇总后,统一跟厂家谈判,确定供货价格和时间。药品的进货价和零售价都会在平台上公示,接受监督。”

叶婉清则负责联系各乡镇的医疗机构,收集他们的药品采购需求:“白岩村卫生室需要100盒感冒药、50盒降压药;李家坳乡卫生院需要200盒退烧药、100盒降糖药;王家坪乡卫生院需要150盒消炎药、80盒止咳药……”她将收集到的需求一一录入平台,很快就汇总出了第一批采购清单。

当天下午,三人带着采购清单,和药厂、批发商进行谈判。“我们这次采购的数量很大,希望你们能给出最优惠的价格。”吴莲说。药厂和批发商看到采购清单上的数量,都很惊讶——以前他们给青石县的药品供应,都是零散的小订单,这次是县乡联合采购,数量是以前的好几倍。

经过一番谈判,药厂和批发商最终同意:常用药按出厂价的95%供货,慢性病药按一级批发价的90%供货,并且负责免费送货到各乡镇的医疗机构。“这比我们以前的进货价低了近30%!”一位乡镇卫生院的院长看着谈判结果,激动地说,“以前我们进一盒降压药要15元,现在只要10元,老百姓买药也能更便宜了。”

当天晚上,“青石县县乡统一药品采购平台”正式上线试运行。各乡镇的医疗机构纷纷在平台上提交采购需求,药厂和批发商也开始准备供货。吴莲看着平台上不断增加的采购订单,对苏晴和叶婉清说:“药品采购平台的‘破冰’,只是第一步。接下来,我们还要加强对药品质量和价格的监管,确保老百姓能买到质优价廉的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