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章 春天是从裂缝里长出来的

档案馆,一个封存历史、定义记忆的地方。

在那里举行一场关于“被遗忘者”的悼念会,其讽刺意味不言而喻。

“时间定在清明节,后天,清晨六点。”林枫继续说,他的思路清晰得可怕,“那是安保力量最薄弱的交接班时间,也是传统意义上最名正言顺的悼念时刻。”

计划在紧张的讨论中迅速细化。

张野负责联络和组织人手,他拍着胸脯保证能找到二十名绝对可靠的志愿者,统一身着素衣,在台阶上静坐,每人手持一页用A0纸放大的悼文选段。

赵子轩的任务是在档案馆对面的居民楼顶架设长焦镜头,进行隐蔽直播,捕捉最真实的现场画面。

陈默,这个平时沉默寡言的技术宅,提出了一个关键性的方案:他会改造一架无人机,在关键时刻从低空盘旋,投放上千张用特殊纸张打印的微型悼文卡片。

“我负责吸引注意力。”林枫最后说道,“我已经以‘学术调研’的名义,预约了档案馆当天早上的第一场内部讲座。我会把他们的主要安保力量,都吸引到大厅里。”

清明节的清晨,天色未明,空气中弥漫着潮湿的青草气息。

林枫穿着一身笔挺的正装,戴着金丝边眼镜,手里拿着讲义,看起来就像一个无害的青年学者。

小主,

他从容地走进档案馆宏伟的大厅,内部讲座的听众寥寥无几,大多是些值班的文职人员。

他走上讲台,调试好麦克风,讲座的标题显示在背后的屏幕上:《数字时代的记忆伦理与历史存档》。

他用平稳的语速开始了演讲,从信息茧房讲到算法推荐,从数字遗忘权谈到历史虚无主义。

大厅里的安保人员百无聊赖地靠在墙边,一切都显得平静而正常。

与此同时,档案馆外的台阶上,二十个身穿白衣的身影如同幽灵般悄然出现,在预定的位置盘腿坐下。

张野混在人群中,用一个微小的手势下达了指令。

下一秒,二十张巨大的白纸被缓缓展开,像一道道刺眼的白色伤疤,贴在了灰色的大理石台阶上。

晨光恰好在此时刺破云层,金色的光辉洒下,将纸上那一行行触目惊心的黑色大字照得清晰无比。

“妈妈,他们说你是个英雄,但为什么我找不到你的名字?”

“我的墓志铭,在出厂设置里。”

对面居民楼的顶层,赵子轩的镜头稳稳地锁定了这一幕。

他切换着焦距,将镜头缓缓扫过台阶,扫过那些静坐的年轻身影,然后移向了街角。

几个早起晨练的老人停下了脚步,一脸错愕。

一个刚下夜班的年轻女孩举起了手机,似乎在拍照。

一位头发花白的老者,默默地摘下了头上的帽子,远远地鞠了一躬。

档案馆内,林枫的演讲仍在继续。

他看了一眼手表,时间刚刚好。

他放下讲稿,话锋陡然一转,声音透过麦克风传遍整个大厅:“我们讨论了技术如何保存记忆,但我们忘了问一个最根本的问题——谁有权决定,什么样的记忆可以被保存?”

他的目光穿透大厅的落地玻璃窗,望向外面那片涌动的白色。

“有人说,有些记忆微不足道,不该存在。有人说,为了宏大的叙事,个体的悲伤可以被忽略。可如果有一天,连我们对亲人的悲伤,都需要被批准,都需要被修饰,那我们还剩下什么?”

他提高了音量,声音中带着一丝颤抖的质问。

几乎是话音落下的瞬间,大厅内的安保队长腰间的对讲机发出了刺耳的尖叫声。

“报告!门口!门口有人群聚集!拉了横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