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城,汉王临时府邸。
沙盘上的棋子刚刚因为应对沙俄的策略而挪动,李信的视线却已然越过北疆的冰封雪线,重新聚焦于中原腹地。
赵猛、吴锐与燕九的身影刚刚消失在门外,整个厅堂的气氛并未因此松弛下来。
反而,一种更加沉凝的压力,随着李信的沉默而弥漫开。
他没有坐下,手指在沙盘边缘缓缓划过,从陕西的轮廓一路延伸到甘肃的走廊地带。
“收复失地,只是第一步。”
李信开口,声音不大,却让侍立在旁的保民府主官陈敬之身体一振。
“打下来容易,守住,并且把它变成我们真正的根基,才是难事。”
陈敬之躬身。
“王上所言极是,宁夏、甘肃两地新复,民心未定,百废待兴。若无得力之人统管,恐生变数。”
李信转过身,看着这位掌管着汉军治下所有民政事务的大总管。
陈敬之的脸上带着一丝忧色,这正是李信所需要的。
一个只知高歌猛进的团队是危险的,必须有人时刻保持着清醒与审慎。
“敬之,你觉得,什么样的人,才算是得力之人?”
李信抛出了问题。
陈敬之沉吟了片刻,组织着言语。
“回王上,此人需有安民之能,能推行我汉军均田、安抚流民之策。”
“亦需有理政之才,能迅速搭建起地方官府的架子,恢复生产。”
“最重要的一点,此人必须懂得军务,能与地方驻军协同,弹压宵小,确保地方安稳,同时保障对前线大军的粮草输送。”
这番话条理清晰,切中要害。
李信缓缓点头。
这确实是目前最急需的人才。
一个纯粹的文官,在军管过渡期会束手束脚。
一个纯粹的武将,又容易忽略民生,导致地方不稳。
“你保民府里,可有这样的人选?”
李信追问。
陈敬之的额头渗出细微的汗珠。
“王上,保民府内,通晓民政、勤于政务者甚多。但要兼具军政协调之能,且能独当一面,撑起一省总督之任者……属下以为,尚需磨砺。”
他没有为了迎合而随意推荐人选,这份实在,让李信很满意。
“军中呢?”
李信的视线转向了另一侧的地图。
陈敬之心中一动,立刻明白了李信的思路。
从军中选拔,再配以保民府的文职官员辅助。
“若从军中择选,确有几位将军不仅勇武,且颇有治政之才。”
李信没有让他继续说下去,心中早已有了答案。
“传我王令。”
他的声音变得决断。
“任命张启,为甘肃总督。”
“任命李诚,为宁夏总督。”
这两个名字一出,陈敬之的身体微微一震。
张启,原是龙骧军团的一员猛将,作战勇猛,但在攻下兰州后,协助保民府安抚地方,手段颇为老道,剿抚并用,很快就稳住了局面。
李诚,出身宁夏军团,为人沉稳,心思缜密,在收复宁夏的过程中,对于组织民夫、调配粮草展现出了非凡的才能。
这两人,确实是军中难得的帅才与政才兼备的人物。
“此二人即刻赴任,由你保民府抽调精干官吏,协助他们搭建总督府的班子。”
“是,王上!”
陈敬之立刻领命。
“两地总督府成立后,地方驻军也需定编。”
李信的手指,点在了兰州与银川的位置。
“甘肃、宁夏两地,各设地方驻军两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