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宴后的第二天,李信没有通过外交部,而是亲自派人,单独邀请牛顿前往一处地方。
马车穿过大半个西安城,停在了城南郊外一座小山丘的顶上。这里矗立着一座新修的建筑——格物院天文观测台。
“牛顿先生,请。”李信亲自在门口迎接,态度亲切得像是在招待一位老朋友。
牛顿走进观测台,立刻被安放在中央的一架巨大的望远镜吸引了。这架望远镜的镜筒是金属的,支架稳固,整体工艺远比他此前见过的任何望远镜都要精良。
“这是我们格物院自己磨制的反射式望远镜。”李信介绍道,“镜片采用了我们新研发的一种高纯度玻璃,透光性和清晰度都还不错。今夜天气晴朗,先生不妨用它看看星空,就当是饭后消遣。”
牛顿是个纯粹的科学家,一见到新奇的观测设备,所有的客套和拘谨都抛到了九霄云外。他迫不及待地走到望远镜前,熟练地调整着焦距,将镜头对准了夜空中明亮的木星。
当他的眼睛凑上目镜时,他忍不住发出了一声轻微的抽气声。
视野中,木星那巨大的圆形轮廓清晰无比,甚至能隐约看到其表面的条纹。更重要的是,在木星旁边,四个此前需要用最高精度的望远镜才能勉强分辨的光点,此刻却如同黑丝绒上的钻石一般,清晰地悬浮在空中。
“伽利略卫星……”牛顿喃喃自语,声音中带着一丝颤抖。他缓缓直起身,回头看着李信,眼中满是震撼和一丝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
“汉王殿下,恕我直言,这架望远镜的精度,已经远远超过了我们英国皇家天文台的设备。”他由衷地说道。作为一个科学家,他无法在这种铁一般的事实面前说谎。
李信要的就是这个效果。他笑了笑,说道:“我们只是在制造工艺上,侥幸取得了一点小小的突破而已。不过,我们有更好的设备,却缺少像先生这样能够真正使用它、并洞察宇宙奥秘的伟大头脑。”
他凝视着牛顿,终于抛出了自己的橄榄枝:“我诚挚地邀请先生能够留在华夏,由您来主持我们格物院的天文实验室。在这里,您将拥有最好的设备,最充足的经费,以及任何您需要的助手。您唯一要做的,就是去探索您感兴趣的任何东西。”
这个邀请,如同平地惊雷,让牛顿的心猛地一跳。
留在遥远的东方?这对他来说,是一个从未有过的念头。他有自己的研究,有在皇家学会的地位,还有在英国的一切。
他沉吟了片刻,还是礼貌地婉拒了:“非常感谢汉王殿下的厚爱。只是,我在英国还有许多未竟的事务需要处理,恐怕无法长期逗留。”
尽管嘴上拒绝,但他的眼神中,已经明显地流露出了一丝动摇。对于一个将毕生都奉献给科学的人来说,最好的设备和毫无限制的研究环境,这种诱惑实在是太大了。
李信似乎早就料到他会这么说,也不强求,只是微笑着转换了话题:“没关系,先生的决定,我们完全尊重。不说这个了,正好王希院正他们遇到了一个技术难题,与先生研究的力学和热学有关,先生是这方面的大家,不知可否屈尊,帮忙指点一二?”
一听到“技术难题”,牛顿的兴趣立刻又被勾了起来。
“但说无妨。”
李信领着牛顿来到观测台旁边的一个小型工坊。工坊里灯火通明,王希正带着几个工匠,围着一台拆开的蒸汽机模型唉声叹气。
“王院正,我把牛顿先生请来了。”李信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