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咸阳大朝:天威之下,新政勃发

咸阳宫的铜钟刚敲过辰时,三百六十名朝官已按爵阶列于章台殿中,玄色朝服的褶皱里还凝着腊月的寒气。嬴政端坐在龙椅上,目光扫过阶下——今日是岁末大朝,按例要议来年政务,却没人料到,一份来自西域的奏报,会让整个朝堂沸腾如沸。

“宣赢欣奏报!”李斯的声音穿透殿内的寂静,内侍展开丈长的帛书,由四名小黄门捧着,缓缓走过朝官队列。帛书上的字迹力透纸背,“拓土三十余郡”“建三城容百万众”“俘三十一万”等字样,像一颗颗惊雷,炸在朝官们的心头。

当读到“适龄女子十万余,鼓励通婚,赐田赐牛,生一子赏银十两”时,队列里响起压抑的抽气声。廷尉府的官员下意识摸了摸腰间的秦律竹简——这等“以婚固疆”的法子,虽不见于律,却比任何刑罚都更能收民心。

“肃静!”嬴政的声音不高,却带着金石之威。他接过奏报,指尖在“三座新城”“技艺学堂”“分半贡品”几处反复摩挲,忽然朗声道:“赢欣在西域,做得好!”

一、朝堂惊赞:从质疑到沸腾

“陛下,”李斯率先出列,躬身道,“赢欣公子所奏,拓土之广、获粮之丰、筹谋之细,前所未有!三十余郡之地,抵得上关东半壁;百万石粮,可支北境三年军需;更难得者,‘通婚繁息’‘设学堂奖技艺’,非只拓土,实是立根!”

蒙恬紧随其后,甲胄碰撞声铿锵:“臣附议!西域良马八万匹,若能入北境军骑,匈奴不足惧矣!赢欣请迁民实边,以秦俗化西域,正合‘守边在人’之道,臣请陛下准其策!”

少府令却有些犹豫:“陛下,分半贡品……玉石千五百斤、良马四万匹,皆是稀世之物,全送咸阳尚可,分半留西域,是否……”

“糊涂!”嬴政打断他,举起奏报,“留半西域,是充军饷、济新户,让那里的秦人与新附者知大秦之富、感陛下之恩。若全运咸阳,不过是堆在府库生灰,何若让它在西域生息繁衍,来年十倍百倍回报?”

少府令慌忙谢罪,殿内再无异议。胶东郡守忽然出列:“陛下,臣郡有流民三万,皆愿赴西域!臣愿亲率吏员,护送他们西去,不劳朝廷费心!”

“臣郡也愿!”上郡郡守跟着出列,“上郡地瘠,百姓多无田,闻西域赐田十亩、免三年税,昨夜已有百余户来官署报名!”

朝官们顿时炸开了锅,各郡郡守争相请缨,有的说要“选精壮护流民西迁”,有的说“愿捐郡府存粮助行”,连素来保守的南阳郡守都道:“臣郡有织工千名,愿派往西域工城,助赢欣公子兴织业。”

嬴政看着这沸腾的场面,忽然笑了:“众卿有此心,大秦幸甚。赢欣的奏报,条条切中要害,朕准了!现在,议具体安排。”

二、天威决策:逐条落地,如臂使指

“第一,赐城名。”嬴政的目光扫过奏报上的“天牧”“河润”“百工”三称,沉吟片刻道,“牧城控天山马场,当名‘天驷城’——取‘天马成群,驷马难追’之意;农城赖孔雀河灌溉,名‘润疆城’——彰‘水润西域,疆土永固’之愿;工城聚百工之巧,名‘巧成城’——寓‘巧夺天工,成就大秦’之志。”

他顿了顿,对李斯道:“即刻命少府刻三金碑,碑文朕亲书,由驿骑快送定远,立于三城中心,让西域人知朕之意。”

“第二,遣干吏。”嬴政看向各郡郡守,“赢欣要治新城,需得力之人。各郡推举干吏五名,不问出身,只看实绩:能理户籍者、善算钱粮者、会筑城郭者、懂农桑者、晓律法者,各择其一。”

他加重语气:“三月内集齐,由廷尉府统一考校,优者派往三城任县令、县丞,次者任乡啬夫、亭长。告诉他们,在西域任满三年,政绩优者,直接升郡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