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相亲生育热潮席卷四方,不仅让百姓成家育子的心愿愈发迫切,更让敏锐的商家嗅到了藏在“新生”里的商机。
医者老吴——那个早年便跟着公子欣推广医术、如今已获官身的老大夫,便是最先行动的人;
而做丝绸、办酒席、制育儿用品的商户们,也纷纷跟上,一时间,从咸阳的街巷到边疆的商埠,处处都是围绕“婚育”忙活的热闹景象,既赚了银钱,又添了民生活力。
一、老吴:医者觅商机,安胎药材稳赚
老吴在咸阳城的医馆本就客源不断,自打选秀引发生育潮,他见每日来问诊的孕妇多了三成,其中不少是异族姑娘或寒门女子,对安胎药材需求迫切,心里便有了盘算:
“安胎药是刚需,如今人丁要旺,这生意既不违法,又能帮人,还能多赚些银钱贴补医馆,何乐而不为?”
他虽有官身,每月有俸禄,家中不缺吃穿,但生意人的心眼半点不少——早在三月前,便差药农弟子去岭南、西域的草药基地,
提前定下了“南荒草”“血竭花”“当归”等安胎常用药材,还特意嘱咐多收些西域的“乳香”(与当归配伍能安神保胎)、岭南的“安胎藤”(煮水喝可防胎动不安),按平价收购,囤了满满两大库房。
如今,老吴在医馆旁开了间“安胎药铺”,门楣上挂着“平价安胎,医者仁心”的木牌,药铺里的药材按“孕期月份”分类摆放:
孕早期的“安神汤”药材包、孕中期的“养胎丸”原料、孕晚期的“顺产草” bundle,每包都配着双语说明书(秦话+异族语言),方便异族孕妇查看。
价格也定得公道,一包“安神汤”药材只卖五钱,比市面均价低两钱,老吴常对伙计说:“咱有官身,不缺那点利,别抬价,赚个辛苦钱就行,名声比银钱重要。”
药铺一开门,便挤满了人:咸阳的官宦家眷来买“养胎丸”,西域的古丽妹妹(与扶苏秀女古丽同族)来买“安胎藤”,岭南的渔妇阿莲来买“顺产草”,老吴亲自坐诊,一边抓药一边叮嘱:
“这藤煮水要文火慢熬,每日一碗,别吃生冷的鱼鲜。”
忙到晌午,库房里的药材已卖出去大半,伙计笑着报数:“先生,今日赚了两百钱,比往日多了一倍!”
老吴捋着胡须笑:“不急,这生意啊,得做长远,等过些日子娃娃们出生,咱们再卖些育儿的药膏,又是一笔稳赚的买卖。”
二、丝绸业:婚服婴衣忙,织机不停转